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教主擺到詩仙陣,二教鬥法有高低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教主擺到詩仙陣,二教鬥法有高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後與《說唐演義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爲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於清雍正、乾隆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三部書,雖然不是出自一人這手,內容也基本各自獨立,但故事情節、人物關係上,也還是有脈絡相連。一般讀者讀這類書,多半是爲了看看故事,消遺解悶,都希望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其來龍去脈有最完整的交待。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印行,總名之曰《說唐合傳》。

《說唐演義全傳》以瓦崗寨羣雄的風雲際會爲中心,鋪敘自秦彝託孤、隋文帝平陳統一南北起,到唐李淵削平羣雄、太宗登極稱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當篇幅揭露了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宇文氏恃寵驕橫,殘暴兇狠,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了反隋起義。書中着力塑造了一羣瓦崗寨起義英雄的形象,這些人中既有來自下層的城市貧民、捕差馬伕,又有身據要津的勳戚貴胄、功臣名將,也有浪跡江湖的豪傑義士、綠林好漢。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幟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義隊伍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李世民則是作品中歌頌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着“仁政”的理想,對他歸順與否是羣雄成敗的根本條件,也是作者評定褒貶的基本標準。這使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和宿命論色彩。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教主擺到詩仙陣,二教鬥法有高低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 教主擺到詩仙陣 二教鬥法有高低

前言不表,再講樊梨花雙刀架住說:“ 原來是道符師叔,既是上古神仙,該識天命,也不該來助惡爲虐。該命你弟子改邪歸正,教番主降唐納款,自然唐主收兵,各分疆界。何勞師叔到關前與我爲難。”李仙師聽了大怒說:“樊梨花,你說那裏話!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唐王坐了中原,貪心不足,奪取西番世界。好好把番國地方退還,收兵回去,叫唐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我便饒你。”梨花聽了,叫聲:“師叔,這句話講錯了。中原大國到反進貢小邦,你如何做得大羅神仙?快快歸山,可全體面。若再無知,休怪弟子無情。”道符聽了怒容滿面,說:“賤人,休得多言!”用劍劈面砍來。梨花又架住說:“師叔,我看黎山師父之面,讓你兩劍。若是再來,決不讓你。”道符又舉劍砍來。梨花將刀相迎,戰有數十合,不分勝負。梨花想道,他法術高強,先下手爲妙。祭起打仙鞭來打仙翁。仙翁大笑,把袖一拂,鞭落在袖中。把身一搖。背後五道金光飛來罩住,梨花眼花繚亂。忽仙翁提劍趕到,唬得魂不附體,說:“ 性命休矣!五遁不能逃脫。”只聽得霹靂一聲,五道金光不見。李仙翁正欲砍梨花,聽霹靂打散神光,大怒。擡頭一看,見黎山老母跨了一匹金鰲飛下,說:“李道友,休傷我徒弟。不該請教主煉寶擺陣,害我座下衆弟子。如今也不與你計較,你看那邊雲彩冉冉,教主法駕來也,我且暫退。”仙翁見了老母,欲要相殺,聽教主駕到,回頭一看.遠望西方祥雲五色到來,忙傳令收兵接駕。那花鳳仙、野狐仙正與二劉交 戰,聽得收兵,俱皆罷戰,退回本陣,接教主。

那樊梨花在金光中,五遁不能逃脫,忽師父降臨,說退道符。收兵回營迎接師父進帳,領衆參見,拜謝救命之恩。拜畢起立兩傍。老母說:“如今金壁風教主煉四口寶劍,要擺諸仙羣會陣,見二教高下。與我等鬥法。你去營外搭起蘆蓬,迎接諸仙下降。”梨花奉命,傳令羅章營前臺上掛紅結綵,請老母坐在當中,香菸不斷。又設交 椅公座,笙簫細樂。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教主擺到詩仙陣,二教鬥法有高低 第2張

不表營營齊整,再言金壁風帶了數代弟子,捧了寶劍,那劍紅光閃閃,五色毫光。誰知彌勒佛座下黃眉童子,他在西天小雷音寺騙捉唐僧,有徒弟孫行者求得佛主收去。不料彌勒往西天如來佛那裏去了,黃眉童子私下山來。見了五色毫光,決有寶物,忙駕雲而來,撞着教主寶劍放光,說:“老道士,這劍送與我罷。”教主一看,原來是個童子,說:“這寶劍要到玉龍關擺陣鬥法,你要來何用?”童子說:“我愛他五色毫光,心中所喜。”教主說:“快快回去,我要行路。”那童子將布袋拋起收了寶劍,起身要走。教主曉得此袋是佛藏天袋,乃法門至寶。故將好話與童子說:“童子過來,我有話對你講。你在彌勒佛座下,不見干戈。今日同我往玉龍關擺陣,你把劍還我,斬丁樊梨花,與你劍罷。”童子笑道:“既如此,同去看看。這劍原要送我的。”教主說:“這個自然。”駕雲來到玉龍關。

那仙師命寶同搭起高臺,香花燈燭迎接教主仙駕。只聽得半空音樂,道符同了三弟子,九仙妖,一齊迎接教主。教主下雲,坐在高臺,衆仙參見。李仙師傍坐,衆弟子侍立兩班。道符說:“起初捉去神龜仙,高弔旗杆,又捉去老牛仙、野熊仙。今日親出,將金光罩住,欲捉梨花,被黎山老母救去。專等教主法旨,大顯神通,除此樊梨花。”教主聽了說:“黑獅駒盜不回,反失三仙。我全仗這匹神獸,好建奇功。”便命弟子飛雲、飛翠二位女仙,“與你兩道靈符,前去盜騎。”

二仙女領法旨,接了靈符,駕雲來到唐營。往下一看,見黑獅駒拴在蓮花帳前,三仙高弔旗杆,奈有人守不能偷盜。等到晚來,直至三更,將士帶甲安睡,二仙大喜,飛雲對飛翠說:“師兄,你去盜騎,我去旗杆上放三仙。”飛翠說:“ 師弟,須要小心。”“曉得。”那飛翠來到帳前,取出靈符一照,那神獸認得靈符,掙斷絲繮,四足騰空。飛翠大悅,騎了駕雲而回。那飛雲上高杆,將靈符一照,老牛、野熊大喜,脫其繩索而逃。獨有神龜仙逃不脫,一汪眼淚。仙女說:“他兩個見了靈符,脫身而逃。你這烏龜還不快走。”神龜說:“仙女,你不知道。他鐵鏈容易脫身,我是捆仙繩,要竇仙童親唸咒語,方能解得。”飛雲聽說,無可如何,只得同了二仙回營,來見教主,說:“弟子奉法旨,老牛、野熊回來,神龜被捆仙繩捆住,不能脫身。回來交旨。”教主駕坐薄團 ,也知神龜災難未除。老牛、野熊也來叩謝。飛翠盜了黑獅駒,也來交 旨。教主見了黑獅駒,心中大悅,吩咐牽往後營,待天明乘坐,陣前好會唐兵。此言不表。

說唐三傳第六十七回:教主擺到詩仙陣,二教鬥法有高低 第3張

再言唐營元帥升帳,守獅小校稟說:“昨夜三更,只見半天毫光一閃,那匹黑獅駒叫一聲,駕雲而去。”梨花大驚,決是金山法力攝去黑獅駒,又是一番周折,悶悶不樂。又小軍報進:旗杆逃去二妖,單剩烏龜。梨花一發心驚,忙上蘆蓬,叩見師父,說此因由。老母說:“徒弟,昨夜音樂嘹亮,想教主已到。待他布了陣圖,候諸仙一道破陣。”梨花聽師父之言,擡頭觀看,見番營頂上,五花祥雲如同華蓋。忙下蘆蓬傳令出營,後面老母駕鱉而出。那番營教主,帶了衆弟子,騎上黑獅駒出陣,說:“唐朝將士,請黎山老母出來會貧道。”那老母乘鱉而出,見了教主,說:“道友請了,我和你上古神仙,萬劫修身,上朝金闕,何故來降紅塵?”金壁風叫聲:“道友,你徒弟樊梨花背後惡言毀罵我教。今我下山,只叫樊梨花出來,待我拿上宮中,問明還你。”老母說:“ 你的門下多有搬嘴,道友不可聽他。”教主說:“我既下紅塵。擺一陣圖,今且暫回,明日分二教高下。”老母說:“且擺完了再處。”說罷,兩下一拱,各自收兵回營。梨花聽得教主之言,悶悶不樂。教主回營,吩咐國舅,進關祭禱山神海嶽天地神祗。國舅領命。請出太子拜禱。然後教主擺起諸仙羣會陣,按四方懸寶劍四口,憑你神仙殺到,削去三花,梨花性命難逃。寶同奉命依法整備。次日教主登臺,點金鯉、黑魚二仙,“你守南方丙丁火,暗藏三百甲士,若有神仙進陣,祭起寶劍,絕他性命。”二妖領旨,鎮南方。點白牛、野熊二妖,“帶甲士三百,鎮東方甲乙木。若有神仙進陣,祭起寶劍斬他。”二妖領法旨而去。點犬、馬二妖,鎮守西方庚辛金,付劍一口,二長領旨而去。點花鳳、野狐,將劍一口,鎮守北方壬癸水。分派已定,對黃眉童子說:“你隨貧道到來,煩你一煩。”童子說:“我佛門慈悲爲念,不曉武藝,叫我如何上陣?”教主說:“只要你將布袋拋起,一概收在袋中,其功不小。非但寶劍送你,國王還有許多寶貝賞你。”童子貪財,說:“就去。”同道符守中央戊己土,二人領旨而去。又令蘇寶同、飛鈸和尚、鐵板道人、雞冠仙四隊,分爲左右救應。自騎黑獅駒,手執令旗指麾。擺陣已完,衆將嚴守。

那唐朝元帥見番營毫光直透雲端,明知擺陣已完,忙見師父說:“看此陣十分利害,師父一人焉能成事?若衆弟子進陣,枉送性命。”老母叫聲:“徒弟,你看那邊彩雲幾朵,諸仙來也。快些迎接。”梨花聽了下篷,衆弟子跪迎。只見騎龍、騎鳳、騎鶴、騎象、騎獅、騎牛、騎虎,都下雲端,接入篷上與老母相見,列班而坐。蒲團 第一位軒轅老祖、王敖老祖、王禪老祖、張果老、李靖、謝應登、孫臏、張仙共八位仙師,坐在東首。西首坐着五元仙母,金刀聖母、武當聖母、桃花聖母、黎山老母,隨來仙女手捧寶瓶,奏動仙樂。梨花同衆弟子叩見。薛丁山是王敖弟子,秦漢、竇一虎是王禪弟子。金蓮,桃花聖母徒弟。金定,武當聖母徒弟。月娥,金刀聖母徒弟。今日師徒相逢,甚是歡喜,分付擺列素筵,款待仙衆,說及破陣之事,不知後來,可能破得諸仙陣否,若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