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清代養生著作《閒情偶寄》:頤養部·止憂第二 全文

清代養生著作《閒情偶寄》:頤養部·止憂第二 全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人李漁所撰寫的《閒情偶寄》,是養生學的經典著作。它共包括《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論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闡發了自己的主張,內容極爲豐富。其中,《頤養部》總論養生,是一篇重要的養生文獻。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頤養部·止憂第二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清代養生著作《閒情偶寄》:頤養部·止憂第二 全文

憂可忘乎?不可忘乎?曰:可忘者非憂,憂實不可忘也。然則憂之未忘,其何能樂?曰:憂不可忘而可止,止即所以忘之也。如人憂貧而勸之使忘,彼非不欲忘也,啼飢號寒者迫於內,課賦索逋者攻於外,憂能忘乎?欲使貧者忘憂,必先使飢者忘啼,寒者忘號,徵且索者忘其逋賦而後可,此必不得之數也。若是,則“忘憂”二字徒虛語耳。猶慰下第者以來科必發,慰老而無嗣者以日後必生,迨其不發不生,亦止聽之而已,能歸咎慰我者而責之使償乎?語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慰人憂貧者,必當授以生財之法;慰人下第者,必先予以必售之方;慰人老而無嗣者,當令蓄姬買妾,止妒息爭,以爲多男從出之地。若是,則爲有裨之言,不負一番勸諭。止憂之法,亦若是也。憂之途徑雖繁,總不出可備、難防之二種,姑爲汗竹,以代樹萱。

○止眼前可備之憂

拂意之境,無人不有,但問其易處不易處,可防不可防。如易處而可防,則於未至之先,籌一計以待之。此計一得,即委其事於度外,不必再籌,再籌則惑我者至矣。賊攻於外而民擾於中,其可防乎?俟其既至,則以前畫之策,取而予之,切勿自動聲色。聲色動於外,則氣餒於中。此以靜待動之法,易知亦易行也。

清代養生著作《閒情偶寄》:頤養部·止憂第二 全文 第2張

○止身外不測之憂

不測之憂,其未發也,必先有兆。現乎蓍龜,動乎四體者,猶未必果驗。其必驗之兆,不在凶信之頻來,而反在吉祥之事之太過。樂極悲生,否伏於泰,此一定不移之數也。命薄之人,有奇福,便有奇禍;即厚德載福之人,極祥之內,亦必釀出小災。蓋天道好還,不敢盡私其人,微示公道於一線耳。達者如此,無不思患預防,謂此非善境,乃造化必忌之數,而鬼神必間之秋也。蕭牆之變,其在是乎?止憂之法有五:一曰謙以省過,二曰勤以礪身,三曰儉以儲費,四曰恕以息爭,五曰寬以彌謗。率此而行,則憂之大者可小,小者可無;非循環之數,可以竊逃而倖免也。只因造物予奪之權,不肯爲人所測識,料其如此,彼反未必如此,亦造物者顛倒英雄之慣技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