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蘇軾的“定風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曾經在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不管你承不承認,人確實是在經歷一些事情後,就悄悄換了性格。

最近見到朋友小A,時隔4年,之前那個上學時咋咋呼呼的女孩子,經歷了辭職、懷孕、生小孩、婚變,如今倒是多了很多堅韌和勇敢。她說,人生那些灰暗的日子,正是在閱讀史書典籍中尋找到了一份堅實的力量。

從古至今,時代變遷,但是人的感情卻是相通的,在涅槃之後得到重生,總結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

蘇軾便是這樣一位以他的大智慧恩澤後人的智者,很久以來,有不少人從他的詩篇之中,悟到了生活之道。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精通書畫、書法、詩詞,代表着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見其自身價值與影響力。

但是,他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也正是在這些不太平之下,成就了一個堅強樂觀、有重大歷史影響力的蘇軾。那麼,他在荊棘叢生中又形成哪些爲後人所交口稱讚的生活態度呢?又是什麼影響了他性格的形成呢?

這篇文章,詩妹就以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爲例,在分析詩詞本身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詩詞背後的故事,探尋蘊含在詞作之中蘇軾的人生態度及其成因,最終方便我們將它遷移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發揮其現實意義。

一、詞作《定風波》的內容及特色

提到這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買很多人並不陌生。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之中,也就是說很多人至少在初中階段便已經能將首詞熟練地背誦下來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對於一個人基礎性格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編者在選入這首詞時,考慮的不僅僅是它語言上的特色,更有它所傳遞出的潛移默化的精神影響力。

那麼,在此我們先完整地將這首詞引用下來,再一起做一個回顧: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第2張

這首詞主體部分從結構上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寫在最開頭的是作此詞的背景,然後就是正文,正文又遵循一般詞的結構,分爲上下闕。

從背景文字可知,此詞的時間、地點以及背後事件。某個春日,蘇軾和幾位同伴出遊,在沙湖道這個地方突然遇到了大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離開了,因而同行的人都驚慌失措地四散開去。只有蘇軾一人,還悠然的在雨中緩緩獨行,絲毫不爲大雨所動,等到雨過天晴之後,有感而作。

整首詞語言恢弘大氣,節奏鮮明,讀起來韻味叢生。上闕寫大雨之中的我行我素、毫不畏懼,下闕富含哲理點出人生感悟:自然界的天氣變幻屬於尋常,那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呢?這頓悟的人生哲理亦是本詞的一個特色之處。

二、《定風波》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

蘇軾的這首詞歷來被很多學者追捧,並爭相解讀,尤其是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態度,每個人總能從中讀出自己的味道。

1.人生中躲不過的“風雨”,不妨坦然迎接吧

詩詞中的文字,總是“字字總關情”的。詞中最明顯的一個代指,或者說一語雙關便是“風雨”這個詞了。整首詞以“雨”爲線,從雨來到雨中到雨過天晴,這個雨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雨,更是蘇軾人生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對於突然而降的風雨,人們的表現總是不盡相同的,或“皆狼狽”,或“且徐行”,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態度。

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困難時常會用這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來感慨或打氣,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氣勢雄渾倒更似乎暴露出了內心的不踏實,有種壯士扼腕、浴火奮戰、拼死一搏的激昂,卻少了一份逆境中最重要的心態。

但是蘇軾的智慧是什麼?是“不覺”,是“淡然”,是雲淡風輕的一句“誰怕”。一個有足夠底氣去迎接風雨的人,一定是這樣真正內心平和、包容開闊的人。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第3張

2.人生起落無常,重要的是寵辱不驚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是蘇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春天所作,讀過這首詞的人,都會被其中讀來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征服,但不知道的是,其實當時蘇軾處境和生活,並不像詞中所展現的那樣開闊,而時正處於人生最低的低谷。

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到了黃州(今天湖北黃岡)做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這個地方環境惡劣,蘇軾的身體狀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從整首詞中,我們卻看不到他的悲觀消極,反而是那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是那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讓我們讀來心靈爲之震撼。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將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在頭戴閃爍皇冠的時候笑靨如花,但一旦生活出現變故,便羽翼全折丟盔棄甲;有多少人能接得起生活的褒獎,卻承受不起另一面的黑暗。

蘇軾的生活態度在於,在受恩寵時不驚,在受辱沒時不怕,一切好的壞的統統用最淡定的心態接着,生活該怎樣過,還是怎樣去過。

3.行至黑暗之處,不妨暫先蟄伏

“生活中,有些黑暗,除了堅強面對,別無選擇。”在黑暗到來的時候,真正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就如同蘇軾,不知道在他初到黃州,看着那一派荒涼之時,心中有沒有後悔過,後悔應該更加低調一些,後悔當時到湖州上任時的謝恩表再委婉一些含蓄一些,不讓那有心之人有據可乘;不知道他的心中有沒有惶恐過,害怕以後的餘生就要在黃州度過,害怕這無窮無盡的無聊和寂寞。

我想,那一定是不可避免的,是來自人本能中的恐懼和擔憂,是本能的自我保護。但是安定下來之後,這些細碎的日子又該怎麼過,那隻能自己決定。

三年的時間,足夠長的歲月中,蘇軾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即來則安。不得不說,這就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當人生突然跌入深谷,有時候奮力掙扎也只是徒勞費力,甚至越掙扎會陷得越深,倒不如將自己從高壓中解脫出來,留下多餘的心,去賞一賞此處的風景。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第4張

三、形成蘇軾這種人生態度的原因

如同我們文章開頭所說,人總是在經歷一系列事情之後便悄悄換了性格。幾乎沒有人的性格是一生都一成不變,也沒有人生來就看透世事心平氣和,蘇軾也一樣。這首詞中所表現出的淡然、豁達的人生態度,也必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自身坎坷的人生經歷是影響他性格最重要的因素

蘇軾的一生,可以概括爲“三起三落”:

先是在他22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受到朝廷重用,但後來因爲他反對變法,便被朝廷小人誹謗,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差點被砍頭;接着,在新法被廢除後,司馬光成爲了當時的宰相,蘇軾又被重新啓用,被升爲了朝廷正三品官員,沒過多久,又被舊黨誣告陷害,又一次請辭流放;後來,他又在機緣巧合下回到了朝廷,但是職位卻在頻繁變動,直到宋哲宗親政時,他又被接二連三一貶再貶,最後被貶儋州。人的一生,有多少精力去對抗這樣的起起落落,也許在蘇軾的心中,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裏。想來在他才參加科舉考試,在出入官場時,那一定也是雄心壯志,想要建功立業的,但隨着人生際遇變遷,也許他更加知道了怎樣去保護自己,怎樣讓自己能生活的不那麼累。

2.蘇軾的性格也帶有時代的烙印

蘇軾所生活的北宋,亦是避免不掉的黨派紛爭,變法運動,官場之上,瞬息萬變,沒有自己的立場不行,可站錯了隊伍依然是命不保夕。

在這暗裏風起雲涌的紛爭之中,“總有奸臣想害你”,每天所要面對大大小小的風風雨雨,容易讓人變得小心翼翼又疲憊。而當這種心理承壓力到了一個臨界點,人便不自覺的就要換一種方式和心態生存。

蘇軾身處其中,長久之後看慣一切,便也淡然了,既然要來的擋也擋不住,防也防不了,索性就這樣隨性而過吧,過多的糾結也只能是徒增煩憂罷了。

蘇軾的《定風波》,蘊含了他哪些人生智慧? 第5張

四、願你乘風破浪,踏遍黃沙海洋

不得不說,蘇軾是爲數不多的明白人,看得清生活的不易,看得見自己的內心,因而便能更坦然地去接受生活所有的饋贈和刁難。

作家羅曼·羅蘭說過: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想,蘇軾就是這樣一個在苟且的生活中,縱使傷痕累累,也依然向陽而生的人。願我們也能從蘇東坡的詩詞中體悟到那一份豁達和淡然,用一顆勇敢堅定的心,長風破浪,去踏遍黃沙海洋,踏過人生每一個低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