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子夜吳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子夜吳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子夜吳歌》是樂府中的吳聲曲辭。李白《子夜吳歌》分詠四季。這裏是第三首,詠秋。

《秋歌》寫妻子們思念遠征邊陲的夫君。

《子夜吳歌》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第2張

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事情呢?是唐朝?還是漢朝?歷史上漢朝和唐朝都曾有過大量的征夫遠征邊陲。聯想到王昌齡《出塞》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是不是可以說這首詩不是寫哪一朝的事情,而是寫哪朝哪代都發生過的事情?如果理解成是每一個朝代都發生的事情,那這首詩就有了更廣闊的時空了。

這樣看,那個“總是”是不是就真的總是了?自古到今,歷朝歷代的女子們就是這樣在月夜下搗衣(洗衣時用棒捶打衣服),思念着玉關(玉門關)外的丈夫,祝願着早日平定胡虜(侵擾邊境的敵人),期盼着丈夫早日歸家!

這樣看,那個“吹不盡”是不是就真的是吹不盡了?自古到今,歷朝歷代都有大量的征夫遠征邊陲,那秋風啊自古到今就這樣吹着啊,幾千年啊吹不盡那思婦綿綿不絕的思念,思念那遠在邊陲征戰的夫君的綿綿不絕!

這樣看,李白這首詩其實是截取歷史的一個瞬間,表現歷史的一種常在,是典型的“以小見大”“納須彌於芥子”。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李白的這首詩可以看作是一個顯例。

同樣,我們讀詩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不能入乎其內,只能在外圍轉,弄點與之相關的甚至是道聽途說的詩人詩歌故事,是很難讀懂這一首詩的;不能出乎其外,死在章句之下,那也是讀不通透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