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歐陽修《黃溪夜泊》:作者於無可奈何下,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歐陽修《黃溪夜泊》:作者於無可奈何下,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歐陽修的《黃溪夜泊》,一起來看看吧!

歐陽修《黃溪夜泊》:作者於無可奈何下,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黃溪夜泊

歐陽修〔宋代〕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

殊鄉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這首詩是歐陽修七律中的佳作。詩中不僅描寫了三峽蒼暗、明月滿川的景象,揭示出峽川月夜的蒼茫、遼闊、悽清之美;而且藉助景物描寫,抒發了作者極爲複雜的思想感受。這裏,既有無辜被貶的深沉感慨,又有思鄉懷歸的惆悵之情。而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又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寫因貶謫之恨,而源溯到屈原,藉以自喻而自慰,可終不能抑制這種生活的愁怨。“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寫有如《秋色賦》,何其悽然。“殊鄉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寫客居異鄉,苦恨經年,只有借酒消愁。最後兩句在自嘆自解中,也含有不可言狀之悽苦。

歐陽修《黃溪夜泊》:作者於無可奈何下,自我解嘲,故作曠達 第2張

這首詩突出的特點是,氣象闊大,意緒蒼涼。詩中無論寫景,還是敘事,愁苦意緒籠罩全詩。其中“萬樹”一聯,詩人從大處落墨,描繪出峽川從黃昏到靜夜的景象。在這幅畫面上,衆多的景物如高山、叢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畫面裝飾得既壯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筆,顯得更加悽悵蒼涼。氣象宏闊,以景逆情,進一步渲染作者謫居他鄉的愁苦心情。

詩的前六句表現的是登山臨水,感慨萬千,各種情懷糾結於心,愁緒層層盤結,句句借景抒情,表達了內心被貶的良多沉痛:登山臨水之悵恨,九回盤桓之愁腸。蒼煙縈繞之萬樹,幽暗陡峭之峽谷,滿川揮灑之明月,悽苦哀婉之猿啼。由於滿懷的愁情,山水明月、菸草樹木都爲之黯然失色。各種愁怨噴薄而出,又何況臨近年關,而自己在他鄉羈旅,只能強顏作歡,借酒澆愁,以爲暫時的寬慰。在悲極之中,詩人筆鋒一轉,不再作那兒女情長的傷心之語,而是將悲情化爲臨風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似乎爲今日能飽覽楚地奇異譎詭的風光而自豪。情緒頓然一轉,於解嘲中放達,字裏行間透出一股曠達豪邁之氣。後來,蘇軾受歐陽修的影響,也結合自己的多舛經歷,在詩歌中將這張苦極自嘲、愈見曠達的宋調發展到了極致。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