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顧太清《早春怨·春夜》: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

顧太清《早春怨·春夜》: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爲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爲現代文學界公認爲“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爲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顧太清的《早春怨·春夜》,一起來看看吧!

顧太清《早春怨·春夜》: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

早春怨·春夜

顧太清〔清代〕

楊柳風斜。黃昏人靜,睡穩棲鴉。短燭燒殘,長更坐盡,小篆添些。

紅樓不閉窗紗。被一縷、春痕暗遮。淡淡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這首詞選自《東海漁歌》卷五。

上片從室外寫到室內。首三句寫室外之景:時已黃昏,微風輕吹,柳絲斜拂,不要說喧鬧的人聲已經寂靜,連停息樹上的鴉雀,也知時而“睡穩”了。三句着眼於空間環境,寫足春夜之靜。“睡穩棲鴉”一句,從結構安排上說又是“暗渡陳倉”之筆,由室外轉入室內:棲鴉睡穩,反襯室內之人卻夜坐不眠。接下去三句“短燭燒殘,長更坐盡,小篆添些”,沒有表情的刻劃,也沒有心曲的抒發,然而通過對女主人公在夜的推移過程中的動作的敘寫,見出了她的百無聊賴。綜觀上片,以環境之靜反襯女主人公心靈之不靜,這固是作者措筆高妙之處,然而更妙的是,後三句如淡雲遮月,如輕霧鎖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

顧太清《早春怨·春夜》: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藝術空白 第2張

下片從室內再寫到室外。換頭句“紅樓”二字,點明詞中閨閣女子的身份。通過那扇未閉的窗戶,室中人的心靈得以與室外的春景溝通,心與物融成一片。如果說,上片是以物境反襯了心境,那麼,下片則讓讀者由“物理的”窗戶去窺見人物那“心靈的”窗戶。“被一縷、春痕暗遮。”“一縷”妙,那是一種輕輕的、幽幽的東西。“春痕”亦妙,那是一種拂之不去的東西。“一縷春痕”,或許是形容窗外飄拂的柳絲?但我們寧肯相信,它實是隱喻女主人公幽祕的春情。唯其這樣理解,上片女主人公百無聊賴纔有着落。然而“暗”字更妙,這種春情,不必指實爲“懷人念歸”,它是妙齡女子特有的若隱若現、欲露不露、若自知若不自知的情思。“暗遮”者,似遮似不遮之謂也。外景與內情逐層相滲透、相溶合,釀成末尾三句:“淡淡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三句從宋人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名句脫化而來,自不待言;但句中那幾個輕倩纖巧的自然意象,一經重新排列組合,似乎產生了雙重功能:它既可被視爲實景,與上片景物融爲一體,繳足“春夜”題面;又似包含着整體隱喻的意味——景物中傳達出來的那一份輕柔,那一份純淨,那一份妙曼,不也與女主人公的素心柔腸有些相似?讀者若將全詞微吟再三,必能對箇中奧妙有所會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