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寫下一首詩簡直是神來之筆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寫下一首詩簡直是神來之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商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古代文人爲了求學,可謂相當能吃苦。據說有個書生爲求學,在雪地裏站成雪人,這一行爲感動了位遠近聞名的學者,於是他就將那位學生教育成大學問家。而詩奴賈島爲了作詩,每個字都認真推敲,最後寫下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千古佳句。王安石看見一片春色,不禁想寫一首詩抒發下感慨以及思鄉之情,經過反覆揣摩,最後決定用“綠”字,這就是後來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寫下一首詩簡直是神來之筆

今天我們說的這個詩人也曾爲求學,千里迢迢的去尋找高僧,他就是李商隱。最後他終於在大師的啓發下頓悟,寫下首《北青蘿》。寫這首詩時,李商隱才15歲,此詩光是題目已是絕美,最後一句更是神來之筆,讓我們來品一品:

《北青蘿》唐-李商隱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憎。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寫下一首詩簡直是神來之筆 第2張

詩的一、二句點出尋訪的時間和地點。眼前是夕陽落入山中,而那位高僧所住之處是在山中的一間茅屋。通過高僧所住的茅屋,可見這是一個不怕貧寒的清苦僧人,一個“孤”字則道出了高僧淡泊不厭孤獨的情操。在這兩句中,詩人雖還未見到高僧,卻已心生仰慕之情。

李商隱15歲尋訪高僧,寫下一首詩簡直是神來之筆 第3張

三、四兩句是尋僧途中的千辛萬苦,詩人用兩個問句來烘托。歷經縈繞的曲折山路,到了高聳入雲的山頂,詩人眼前仍只有滿地落葉,僧人不見蹤影。這前四句中,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高僧雖未出場,但讀者卻已能從字裏行間找到他的影子,而詩人不畏艱辛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五、六兩句筆鋒一轉,詩人終於找到了高僧。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用“獨敲初夜磬”讓高僧出場,夜幕降臨他獨自敲磐,一個“獨”字與首句的“孤僧”相呼應,在夜色下顯得格外安詳。“閒倚一枝藤”是閒適的僧人靠在一枝青藤上休息,此處沒有紅塵之困擾,卻有青藤的陪伴,箇中靜謐和閒適令人陶醉。

最後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被後世稱爲神來之筆的10個字,驚豔了世人千年。經過此次尋訪高僧,詩人終於頓悟了大千世界,凡人不過一粒粒微塵,又何必糾纏於愛憎。少年的李商隱,能用如此高度凝鍊的語句,道出如此高深的禪機,不得不說他對文字和詩境的掌握,早就入了化境。

縱觀全詩,從日落時入山尋僧,到途中歷經千辛才尋得高僧,以及最後悟出人生大道,詩人僅用了40個字就一一寫盡。最難得的是,在寫景時雖無一句抒情語,卻暗藏對高人的種種仰慕;最後抒發感慨時,更是無一字多餘,字字珠璣。不得不說李商隱能在晚唐獨樹一幟,扛起當時詩壇半壁江山,真的是有理由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