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南宋畫家馬和之生平簡介 馬和之作品如何鑑賞?

南宋畫家馬和之生平簡介 馬和之作品如何鑑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和之,中國南宋畫家 。生卒年不詳,活躍於高宗時期(公元12世紀)。錢塘 (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宮廷畫院中官品最高的畫師。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畫家馬和之生平簡介 馬和之作品如何鑑賞?

簡介

宋高宗紹興(1131-1162)中登第,一說官至工部或兵部侍郎。畫院待詔,爲南宋宮廷畫院中官品最高的畫師,居御前畫院十人之首(周密:“御前畫院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擅畫佛像、界畫、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師法吳道子、李公麟,仿“吳裝”創用柳葉描(一作馬蝗描),用筆起伏、線條粗細變化明顯,着色輕淡,筆法飄逸流利,活潑瀟灑,富有韻律感,出入古法,脫去習俗,自成一家。其繪畫風格與唐代吳道子相仿,當時有“小吳生”之稱。

高宗、孝宗(1127-1189)兩朝,深重其畫,高宗嘗書《毛詩》三百篇命和之每篇畫一圖,匯成巨帙,惜僅成50餘幅即去世,明時杭人有存其散佚者。所作筆墨沉穩,結構嚴謹,構思、意境、造型別開生面。黃公望贊其作品:“筆法清潤,景緻幽深,較之平時畫卷,更出一頭地矣。”吳鎮謂其畫:“清俊可愛,不謂南渡中有此人物,吾儕當爲之北面矣。”

仇英吸收馬和之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

傳世作有《後赤壁賦圖》卷、《 古木流泉圖 》及取材《 詩經》的《小雅·鹿鳴之什圖》卷、《節南山之什圖》卷、《豳風圖》卷,現均藏故宮博物院;《唐風圖》卷、《魯頌三篇圖》卷、《周頌·清廟之什圖》卷、《月色秋聲圖》頁均藏遼寧省博物館。還有《豳風》等傳世。

作品鑑賞

《鹿鳴之什圖》卷

《鹿鳴之什》卷見於《繪事備考》記載,可知創作於高宗朝。此卷是南宋著名畫家馬和之創作的《詩經》系列畫作品中的一卷。全卷書、畫共10段,每段前小楷書《詩經》原文,文後爲圖。首段開頭書“鹿鳴之什”四字,末段書三首詩名及小序,末又書“鹿鳴之什十篇”。

南宋畫家馬和之生平簡介 馬和之作品如何鑑賞? 第2張

《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圖》卷

此卷取《詩經·小雅》中《節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繪成圖,每段前書《詩經》原文,依次爲《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書畫均無款印,舊傳宋高宗趙構書文,馬和之作畫。馬和之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鳥全能的畫家,人物畫的線條吸收了唐吳道子用筆飛動流暢的特點,下筆重而出筆輕,是典型的"蘭葉描"法,線條組織鬆散,給人以清俊閒雅之感。

馬和之抓住原詩中的某一個細節,發揮自己的主觀想象,以淺顯易懂的繪畫語言繪製出號稱三百篇的《詩經》插圖,在繪畫創作上堪稱浩大的工程。

馬和之創作《詩經圖》歷經高宗、孝宗二朝。據《繪事備考》載:“高宗嘗以毛詩三百篇詔和之圖寫,未及竣事而卒。”後由孝宗繼其事,仍令和之補圖然馬和之《詩經圖》問世不久即出現摹本、臨本,存世至今約16卷,風格、水平不一,顯然有真跡、摹本、仿作之分。《詩經》作爲儒家經典,一直備受封建統治者的推崇,此卷以圖畫形式使詩歌的內容形象化,藉此宣傳儒家禮教。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