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唐代詩人李端簡介:李端哪些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

唐代詩人李端簡介:李端哪些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詩人李端爲我們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詩歌作品?李端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端簡介:

李端(737-784),字正已,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代詩人。北齊文宣帝皇后的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祕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

唐代詩人李端簡介:李端哪些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

李端生平經歷介紹/李端著名詩歌代表作品介紹:

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現存史料中極少提及李端青年時期的行跡。在《書志贈暢當》一詩說:"少喜神仙術,未去已蹉跎。壯志一爲累,浮生事漸多。"並在詩序中自述少年時期的狀況爲:"餘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又有《戲贈韓判官紳卿》詩云:"少尋道士居嵩嶺。"這說明李端在少年時代曾一度離開家鄉,安史之亂髮生以前他便前往嵩山求仙訪道。他的這種情懷,當與唐玄宗時期道教盛行有關。

根據李端父母李震和王氏的墓誌銘可知,李端曾在江西弋陽當過小吏。在《長安書事寄盧綸》中:"弱冠家廬嶽,從師歲月深。"這與其"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是一致的。李端的學習軌跡應是少年時期也即是安史之亂之前上嵩嶺學道,到了弱冠之時,深感歲月蹉跎,而神仙難求,在他的大量詩歌中可以看出其對神仙難求的遺憾。在離開嵩山去弋陽爲吏時,他又去了廬山,成了皎然和尚的門人。

他改道向佛,卻不得法門,這從李端寫給皎然的詩歌中便可以看出。李端還有數首寫給諸上人的詩歌,到了中年,涉世轉深,他才漸悟禪理。安史之亂期間,李端寫了大量的寫實作品,反映了這場戰亂帶給人們的傷害和災難。這些詩歌都是李端入幕之前的詩歌,多表現出李端愛國、報國的一腔熱情,同時李端這時的詩歌中還帶有一種蓬勃的朝氣,少有大曆十才子共有的吟風詠月之態,以及悲傷低落的思想感情。

唐代詩人李端簡介:李端哪些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 第2張

李端仕途坎坷。晚唐詩人鄭谷《哭進士李洞二首》中說:"李端終薄宦,賈島得高名。"李端在長安時有兩件大事不容忽視,第一件是李端在郭曖和昇平公主府第宴席上擅場,另一件是李端進士及第並釋褐授校書郎。李端"家廬嶽"後,在永泰元年(765年)或稍前已來到長安。在長安期間,其詩名大噪。他憑藉出色的才華,得到駙馬郭曖以及昇平公主的青睞,和權貴名士交友酬唱,在宴集之時擅場。

此時李端的詩歌多爲贈酬送別類,清新明麗的詩歌風格已見端倪。李端在衆多詩人之中,才思敏捷格外出衆,這個時期的詩歌都給人一種"立作即成"之感。當然這些詩歌因缺乏斟酌而難成佳篇,不過也有一些輕快淋漓之作。如《送魏廣下第歸揚州寧親》、《贈郭駙馬》等。李端前後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但是大曆元年至三年兩次應試都不利。大曆三年失利之後,便走起了干謁之路。如詩歌《下第上薛侍郎》。

接下來,李端於大曆五年(770)"李搏榜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而巧的是在大曆二年至五年的禮部侍郎、典歲舉的人一直是薛邕。也正是李端在薛邕典貢舉時及第後纔有了這一首詩,故學者便把眼光盯在這首歌之上,卻忽略了當時元載子弟以及駙馬郭曖對李端這種遊弋於權貴之間文人的援引。唐代科舉實際上是考試與薦舉相結合,薦舉人的作用很大。舉子在考試前,先要向權貴顯要"投刺"、"行卷"等,請求推薦。

但是士人進士及第僅僅只是取得做官資格,要想正式當官還要經吏部銓選。與李端有金蘭之好的古之奇,先李端於寶應二年(763)進士及第,卻一直未授官職。而李端在進士及第不久便授校書郎一職,可見仕途境遇的截然不同。從李端《奉和王元二相避暑懷杜太尉》、《宿薦福寺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兩首詩歌可以看出,李端的進士及第與拜官之事與元載子弟以及當時的駙馬郭曖的援引密不可分。

唐代詩人李端簡介:李端哪些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 第3張

正如明代胡震亨《唐詩癸籤·談叢》中所說:"十才子如司空(曙)附元載之門,盧綸受韋渠牟之薦,錢起、李端入郭氏貴主之幕,皆不能自遠權勢。"大曆時期,李端的多數時間是在長安唱和酬贈中度過的。他離開長安後也到過別的一些地方,不過所去之處不得而知,故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詩作進行推證。如《邊頭作》、《胡騰兒》、《曉發瓜州》,可以得知李端曾經去過瓜州。又如《晚次巴陵》、《晚遊東田寄司空曙》、《宿洞庭》,去過湖南。

李端只有詩寫《遊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而並沒有詩歌顯示李端曾在終南山居住。僅憑一首《題山中別業》顯然難以具有說服力。建中三年(782)秋,李端旅居岐山,並且有一段時間在鳳翔籤判張尹即張鎰幕下充當從事。"偶爲名利引,久廢論真果。"建中四年秋左右,張鎰爲李楚琳所殺,李端移疾江南,有詩云:"隨欲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園在虎丘。"

有關李端終官問題,《舊唐書:"授杭州司馬而卒",《極玄集》與《唐才子傳》也都認爲其終官爲杭州司馬,但其子李虞仲墓誌銘中記載"父端,杭州司兵,累贈兵部侍郎。"李端出身趙郡李氏,其七世祖李希禮,六世祖李孝貞,在史書上都有列傳。五世祖李來王,字歸道,隋扶風郡主簿,唐初副御史大夫段確招慰朱粲,爲賊所害,贈上開府、員外散騎侍郎。

高祖李思諒(602-659),唐倉部郎中,當過鴻臚寺丞,曾出使吐蕃。曾祖李敬忠,唐高宗時官許王府參軍。祖父李暕,官同州司馬、都水使者。父李震(696-755),歷任魏郡參軍事、新平郡司倉、齊州亭山令、華陰郡司士、大理寺丞,夫人王氏,生五子四女,李端爲長子。李端的家族墓地在洛陽龍門西山,現出土有其高祖李思諒、李思諒子資州司倉參軍李節、李震夫婦、李震之弟李昂夫婦、李端幼弟李戎夫婦、李戎之子李範、李端之子李虞仲、李昂孫李方乂和李羣等十幾方墓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