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綱五常是什麼?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三綱五常是什麼?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綱五常是什麼?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架構。三綱、五常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最早淵源於孔子。

“三綱”是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要求爲臣、爲子、爲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爲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爲準則。

三綱五常是什麼?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爲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爲,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着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君爲主、臣爲從;父爲主,子爲從;夫爲主,妻爲從。亦即所謂的“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爲宇宙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爲,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三綱五常爲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爲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爲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作爲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着規範、禁錮人們思想、行爲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着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