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作者是誰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作者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

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據說原共22篇 約 31000 字,其中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爲一組;海內經 4 篇作爲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爲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作者是誰

《山海經》保留了大量遠古時期的史料。《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爲“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爲“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爲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爲“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爲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爲衆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后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爲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爲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曆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

神話乃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係,就像《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係。神話說盤古死後,頭化爲四嶽,眼睛化爲日月,脂膏化爲江海,毛髮化爲草木。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轉換爲其它文學形式以後,雖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神話卻在做爲文學中藝術性的衝擊力量而活躍起來。(語見王着《神話與小說》)例如:先秦文學的南北兩大代表:《詩經》與《楚辭》,都有古神話的痕跡,尤其是《楚辭》,保存極大量的古神話。《老子》、《莊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話而加以哲理化。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書?《山海經》作者是誰 第2張

《山海經》問世之後,圍繞其內容、成書時間的爭論,對它的作者是誰一直衆說紛紜是個謎,乃至釀成學術界中千年未解的懸案。 按照劉向、劉歆父子和東漢王充的“正統”說法,《山海經》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們在《山海經》中卻找到了發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後的史實,因此“禹、益作說”受到了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堅持舊說,但面對難以掩蓋的漏洞,他只好用“後人羼入,非本文也”來作掩飾。所以,《山海經》的作者便成了衆多學者考證的對象,種種假說紛紛而出,如“夷堅作說”;“鄒衍作說”;後人綜合炎黃兩族的傳說而成說;南方楚人作說;巴蜀人作說;早期方士作說,等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爲,《山海經》實際上是無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時期一人所作。以上各說雖有不同,但都肯定《山海經》的作者是中國人。但現在也有學者認爲作者是外國人,書由外國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