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黑死病是怎麼引起的?黑死病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什麼影響?

說起黑死病,這是歐洲歷史上最具有毀滅性的一場瘟疫,大規模爆發於一年,因感染此病的人身上會出現許多的血點,之後演變成爲黑斑,然後在短期內死亡,所以當時人們就稱此病爲“黑死病”。事實上黑死病其實是一種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疾病。這種病主要分爲三個類型: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一、腺鼠疫

“腺”指的是腹股溝腺或淋巴腺。腺鼠疫最初流行於齧齒類動物主要是鼠當中,通過寄生在其身上的跳蚤傳播。跳蚤的前胃有許多逆生的角質棘狀突起,當跳蚤吸取含有鼠疫桿菌的動物血後,變成爲疫蚤,在溫度適合時,鼠疫桿菌便在跳蚤的前胃和整個消化道繁殖,並形成菌栓逐漸阻塞消化道,當這種疫蚤再叮咬健康的人或動物時,病菌便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人或動物體內,使之染疫。

鼠疫桿菌隨後會攻擊淋巴系統,以驚人的速度殺死細胞,造成腹股溝或腋下淋巴結腫大,這種腫大擴展速度快,每日每時都有改變,細菌從腫大的淋巴結移向肝臟、脾或大腦,使病人突發寒戰、體溫上升、頭昏腦脹、嘔血便血、產生幻覺。腺鼠疫發生於黑死病流行初期,這種鼠一蚤一人的接觸傳播,是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潛伏期爲2一8天,死亡率約爲30%一70%。

二、肺鼠疫

發生於黑死病流行高峯期,分爲續發性和原發性兩種類型。續發性鼠疫是腺鼠疫的的衍生物,通過疫蚤叮咬而進入人體內的鼠疫桿菌在攻擊淋巴系統後轉而向肺部擴散,引起肺炎,致人死亡原發性肺鼠疫是無需疫蚤叮咬,人類通過呼吸直接將空氣中帶菌飛沫吸入肺部引發的疫病。

這種人到人的傳播方式最具破壞性,由於其傳播媒介簡單,所以擴展得異常迅速,尤其是在冬季,室內人羣集中、生活密集、低溫溼潤,是帶菌飛沫存活的良好條件。肺鼠疫臨牀表現爲高度衰竭,咳嗽、呼吸困難、紫紺、胸疼,繼而出現血痰。其潛伏期爲數小時到3天,死亡率約爲90%。

三、敗血型鼠疫

是鼠疫桿菌直接侵入血循環所致,表現爲休克或心力衰竭,皮膚粘膜出血或多處腔道出血。敗血型鼠疫的潛伏期短到24小時,致死率可達100%。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在西歐黑死病大流行時,這三種類型的鼠疫都存在。

老鼠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被人們認爲是不潔的東西,這並不是人類天生的偏見,而是跟歷史有很大的關係。下面的文字描述了與老鼠有關的一種瘟疫發生的時候,人們心裏產生的恐懼:

“……它似乎驟然挨近市中心,侵入了商業區。居民們歸咎於大風把病菌吹了進來。‘它把事情搞複雜了。,醫院院長說。不管怎樣,當城市中心的居民聽到黑夜裏越來越頻繁的救護車鈴聲在他們的窗前經過,響起了瘟神陰沉無情的召喚時,就意識到輪到自己的時刻到了。”

這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貝,加繆在小說《鼠疫》中描寫同名瘟疫的一段文字。當鼠疫降臨的時候,人們驚慌失措的樣子彷彿清晰可見。這種恐懼並不僅僅存在於虛構的小說之中,在歷史上,它的確曾經使人們一聽到它的名字,就感到死神的降臨。

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更加慘不忍睹,在人類歷史上,鼠疫一共有過3次毀滅性的大流行,每一次鼠疫的大流行都改變了世界歷史。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3張

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奧的意大利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最初症狀是腹股溝或腋下的淋巴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因此當時被稱爲黑死病。染病後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在3天內死去。

公元541年,當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躊躇滿志,打算再建羅馬帝國的輝煌時,一場災難在他和他的臣民們頭上降臨,那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鼠疫。鼠疫一開始襲擊了拜占庭帝國治下的埃及。一時之間,埃及的街道上到處都是無人埋葬的腐爛的屍體,隨時都有人走着走着就一頭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來。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成堆的屍體在腐爛。瘟疫同樣摧毀了農村,穀物無人收割,大羣家畜簡直變成了野生動物。

在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口死亡。在一天當中,就有5000—7000人,有時甚至1.2萬—1.6萬人因爲瘟疫而離開這個世界。瘟疫使這座原本富麗堂皇的國際大都市徹底衰落了。一直到好幾百年以後,它才漸漸恢復元氣。據歷史學家統計,這場大瘟疫使拜占庭帝國喪失了1/3的人口。

這次鼠疫一共持續了近兩個世紀,死亡總數將近1億人,這真是可怕的災難。作爲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之一,鼠疫不僅使查士丁尼一個時代蒙受了災難,而且影響到了整個世界的發展格局。

這場鼠疫使原本雄心勃勃、勝利在望的羅馬帝國恢復事業戛然而止。人口的大量死亡使拜占庭帝國無力再組織任何一次有影響的遠征軍事行動。查士丁尼,這個原本雄心勃勃的帝國皇帝,面對這樣可怕的情景,從此變得心灰意冷。他不再對征伐有任何興趣,而是帶領着帝國的臣民拜倒在了基督面前,面對生命的無可奈何,想要從基督教中得到安慰。整個帝國陷入了宗教狂熱之中。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4張

這就是鼠疫第一次在世界歷史上的大流行,之後這一可怕的災難總是不斷地對人類發起進攻,而人們面對這樣的災難,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鼠疫最爲猖獗的一次是在14世紀,這一次的鼠疫造成了巨大影響,成爲歐洲歷史的大拐點。

這場鼠疫被當時的人們稱爲黑死病,這是因爲患者死後皮膚通常會變成藍黑色。那些染上黑死病的人們在發病後,多則四五天,少則幾個小時就死亡,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14世紀中葉掃蕩西歐的黑死病源起於亞洲,這是學者們達成共識的一點。但是,關於黑死病的最初疫源地及其傳入西歐的路徑則沒有統一的說法。

但是,黑死病固然是外來的,但是其大規模的擴散則要歸因於歐洲自身的因素。其理由主要是,第一,過度的墾荒運動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了疫病流行。

第二,人口的密集和衛生條件的惡劣爲瘟疫的大規模流行創造了條件。英國曆史學家施魯斯伯裏認爲,除了肺型鼠疫外,老鼠在瘟疫傳播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14世紀40年代,埃克賽特一約克一線東南部的英國人民勤勞、農業發達、人口密集、交通便利,這就爲老鼠“不遺餘力”的傳播瘟疫創造了條件。

第三,貧困與飢餓所導致的普遍的營養不良使得人們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加之醫療技術的低下,衛生條件差、人們無力抵抗瘟疫的肆虐。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5張

而最新的觀點認爲,氣候變化也是影響這次鼠疫傳播的重要因素。

13世紀以來氣候的變化,是一種長時段氣候變化的開始,它恰恰發生於中世紀人口有過多傾向、而人們的應付機制還沒有大規模發揮作用的時期,這對於當時的情況而言,不是一種長時段變化。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氣候的調整被一個“突發事件”打斷了,這個“突發事件”,就是黑死病。

瘟疫首先橫掃了整個意大利。很快,黑死病將魔爪伸向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在西班牙西南部,僅馬洛卡一地就死亡了3萬多人,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一世也是死於黑死病。

在法國北部,弗蘭德城邦人口數量因之下降1/5。在神聖羅馬帝國,埃爾富特死了1.2萬人,明斯特死了1.1萬人,美因茨死了6000人,均相當於當地人口的1/3以上。

瘟疫在歐洲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到1348年,整個歐洲大陸全部陷入了瘟疫的包圍之中。1349年春天,黑死病開始進入歐洲唯一的“淨土”英格蘭,並很快蔓延到英國全境,就連最小的村莊也不放過,有的莊園裏的佃農甚至全部死光。5月,原本擁有5萬人口的倫敦銳減爲3萬;洛維奇的人口從1.2萬減少到7000人。到1351年,英國已經損失了它總人口的40%左右,遠遠高於在英法戰爭中的損失的全部人口。

1348 -1352年是黑死病的高峯期,這一時期死亡的人數超過了6200萬,使歐洲總人口減少了1/3。之後,它在歐洲的傳播勢頭開始迅速減緩。不過整個14世紀,黑死病常常帶着死亡的魔爪光臨歐洲。1350 -1400年,黑死病使歐洲人均壽命從30歲縮短到20歲。隨後的300多年間,黑死病在歐洲多次爆發,直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才平息。歐洲中世紀爆發的這場曠日持久的黑死病,加上戰爭和饑荒,使歐洲約半數人口命喪黃泉。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6張

黑死病給歐洲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勞動力銳減、物價上漲、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盪等,它帶來的大毀滅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黑死病動搖了基督教的正統神學,打破了教會在思想上的壟斷地位。但在黑死病到來的時候,教會卻減輕不了災難帶給人們的痛苦,無法穩定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加之教會內部各個階層的腐化與墮落,使得不少人將瘟疫肆虐、上帝發怒的理由直指教會。在大批人口死亡後,許多財產無人繼承,大量的遺贈涌入教會。教會的奢侈與揮霍更加嚴重,而牧師在瘟疫期間不肯爲教徒進行臨終聖事,或者收取更高的費用,使得人們對教士的憎恨、對教會的不滿進一步加劇了。可見,黑死病使得教會更富有,卻也更加不受歡迎。

在這場瘟疫中,教會失去了大批的神職人員,元氣大傷,改變了與王權之間的力量對比,使得王權得到了鞏固,民族國家勢力增強,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向教會提出了挑戰。由於教士要照看病人,併爲他們舉行臨終聖事,雖有不少拒絕履行職責、棄職而逃的,但也有奮不顧身、盡職盡責的,所以在有些地方,教士的死亡率較常人要高,而且死去的常常是那些品行高尚的教士。在德國,約有三分之一的教士死於瘟疫。教士的大量死亡,使得許多教職出現空缺。

根據編年史家亨利·奈頓的一記載,“很多在黑死病中死了妻子的人進入教會。很多人都是文盲,比俗人好不了多少—因爲即使他們會閱讀,也不知道讀的是什麼。”在瘟疫之後的年代裏,教職人員的素質普遍下滑,因此教會的頹勢地位也很難通過他們得到扭轉。

從此以後,在政教衝突中,教會多處於守勢。加之舊貴族的地位也受到打擊,在中世紀與王權分庭抗禮的兩大集團都受到重創,各國君王趁機利用漸漲的民族情緒加強集權。民族至上、國家至上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著作裏都有倡導。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成爲主要力量,基督教大一統的局勢一去不復返。教會在思想、政治上的專制地位在黑死病的重創下走向全面衰落。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7張

黑死病的蔓延造成歐洲人口總量急劇下降,這給歐洲經濟帶來的首要影響就是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據西方學者估計“當時歐洲勞動力減少了25%。”14、15世紀隨着人口大量減少而來的勞動力稀缺,帶來了農民地位的改善與農奴制的消亡。

黑死病之後,人少地多的狀況使農民不再爭出高價承租土地,而是向領主要求減低地租和提高勞動報酬。領主們失去了有利地位,便置農民的要求於不顧,不僅用勞工法令來控制農民工資,甚至企圖恢復農奴制,結果激起了農民的強烈反抗,他們趁機開展自身解放鬥爭,廣泛的農民運動在西歐爆發了,英國1381年的泰勒起義就是一個典型範例。

伴隨着西歐商業的恢復和發展,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加速轉變。爲了儘可能增加收益,西歐莊園領主們也逐漸改變經營模式,凡仍然實行義務勞役制和僱工耕種領主自營地的封建莊園,相繼實行租佃制和分益佃耕制,變勞役地租爲貨幣地租。只有在一些商業不發達、本身地少人多、長期實行農業粗放經營或農民力量極其薄弱的地區,農奴制還依然存在。

可見,黑死病打破了人口僵局,造成勞動力的稀缺,這給農民帶來了鬥爭的契機,他們逐漸從領主手中爭得了自由身份,成爲自由勞動者。

在黑死病流行期間,由於土地無人耕種,糧食減產,谷價上漲得驚人。但黑死病過後,倖存的農民拋棄了產量不高的新開墾土地,集中到內地優質土地上進行精耕細作,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加上連續幾年風調雨順,農業獲得豐收。

然而,由於人口總數的大幅度下降,對糧食的需求減少,一時間出現穀物供大於求的現象,因此谷價嚴重下跌。農民若繼續只進行傳統的穀物生產,顯然已無利可圖。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人們開始變種植穀物爲多種經營,亞麻、啤酒花、水果和蔬菜等作物成爲新寵。

中世紀時期的“黑死病”是什麼?“黑死病”是怎麼來的? 第8張

穀物向多種經營轉變的同時,農業也開始向畜牧業轉移。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黑死病促使歐洲的封建領主逐漸放棄了農業,轉而改營商業性畜牧業,自此西歐開始邁入商品經濟時代。

第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範圍較廣。這次瘟疫於1894年始自香港,疫情暴發的頭一年,死亡人數達2500人,之後2-3年間,每年都有1000人以上死亡。疫情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最高峯,波及全世界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死亡人數超過千萬。

印度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在1898-1918年的20年間,死亡人數超過100萬。此次鼠疫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鼠疫暴發對生產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從而令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使原本動盪不安的世界更加悽慘。

隨着鼠疫桿菌的發現,人類第一次對鼠疫的發病機制有了正確的認識。而抗生素的發明進一步爲人類對抗鼠疫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疑似鼠疫患者儘早接受正規的治療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臨牀經驗表明,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黴素、氟喹諾酮或氯黴素均可以有效地對抗鼠疫桿菌。

如今人們談及鼠疫,似乎是在訴說着某個上古的神話,抑或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某個怪談。然而鼠疫實則離我們並不遙遠。威脅着歡樂的東西始終存在,只是在狂歡的人羣之中無法窺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