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腐敗喪權辱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如何留下的?

清朝腐敗喪權辱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如何留下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清朝爲何能留下龐大的領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晚清的無奈與尷尬

提起晚清及民國政府,大多數人第一印象總會想到四個字:喪權辱國。並且將喪權辱國的原因,歸根於清朝的腐敗。

但事實上,如果從宏觀角度來審視世界近代史,會發現晚清的悲劇是無奈的同時,更是一種尷尬。

清朝腐敗喪權辱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如何留下的?

在當時的整個亞洲,印度、緬甸被英國滅亡,越南爲法國吞併,奧斯曼帝國在一戰後陷入瓦解,暹羅則通過外交技巧苟延殘喘——近代世界的亞洲,倖免於列強殖民的,只有日本,除了日本之外,能相對保持一定獨立性的,也只有大清帝國了。

事實上早在明朝時候,就有西班牙人有過數百火槍兵征服明朝的計劃——當然這個計劃讓當代人覺得十分可笑,但這也說明西方列強早在明朝時候就有吞併中國的野心。

既然列強吞併中國的野心早在明朝就有,並且也有英國吞併印度,土耳其丟失絕大部分領土的現實發生,那清朝爲何能在滅亡時,依舊留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中華民國?

個人感覺

體制性

從世界歷史角度來說,亞洲列國中,率先被列強吞併的,是印度、菲律賓以及馬來羣島各國,相對來說,中國、越南遭到列強角逐的時間線較晚。其中原因,一定程度上和體制有關。

清朝腐敗喪權辱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如何留下的? 第2張

以印度爲例。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帝雖然名義上是印度的皇帝,但印度當時的局面,和中國西周時代頗爲類似,印度皇帝等於西周天子,而印度境內諸侯國林立。這爲列強可以逐個擊破各個諸侯國吞併整個印度創造了條件。

而中國、越南等國家奉行中央集權體制。朝廷的指令可以傳達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並且能有效動員起全國的力量抵禦外敵。這讓列強對於中國領土的掠奪,只能通過戰爭後的不平等條約獲得,而無法做到吞併全境。可以說,清朝的體制固然落後,但比起更落後的國家,這種體制延緩了國土的丟失。

龐大性

在近代世界歷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論實際控制土地,英國最大(大英帝國無落日),俄國第二,大清帝國第三。由此可見大清帝國的龐大。

因爲龐大,讓清朝有了迴旋餘地:即便是因爲戰爭失敗而割讓一部分土地,但總的來說,由於領土龐大因素,截止到清朝滅亡,比起所割讓出去的土地,還是餘下的多。

抵抗性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有列強打算趁機瓜分中國,但隨着德國軍隊在山西受阻,付出重大傷亡後,列強也意識到:中國地大人廣,而且中國人的民族性在於,平日裏有着極大的忍耐性,但一旦爆發起來,其威力是十分恐怖的。因此列強打消了瓜分中國的歪主意,改而想起扶植清政府,用清政府間接管理中國。爲此,晚清最後一段時間,清朝領土基本沒有繼續丟失。

清朝腐敗喪權辱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是如何留下的? 第3張

晚清得以不至被鯨吞的三大法寶:體制、龐大、人民抵抗,這三者聯合起來,保證了晚清留給民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帝國主義的野心不會因爲困難而罷手。比如日本和沙俄,就想到了吞併中國的方案:先瓦解中國,而後逐步吞併。

於是有了民國初年沙俄策動外蒙獨立,以及日本建立僞滿、僞蒙、僞回回國(沒開張)等惡毒手段。

萬幸的是,帝國主義的陰謀,最終還是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