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對西域政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內亂,一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遭受外來侵略的重要誘發因素,強大如唐王朝,在安史之亂髮生後,內政凋敝,外侮頻仍,守護西域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遭受外敵入侵而失去的,至到千年以後的清王朝,才又重回中國懷抱。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外侮,無一例外都是發生在國政混亂時期,可見,擁有一個穩定而團結的國家是多麼的重要。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一、國泰民安,軍力強大,是唐王朝控制西域的根本

1、唐王朝爲什麼要控制西域,又是如何控制西域的

唐王朝建立以後,自唐太宗起,經過貞觀之治的休養生息和唐高宗及武則天時期的高速發展,唐王朝的政治軍事、社會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國力之盛,軍力之強,都是當時之冠。而這一時期,能夠和大唐媲美的只有阿拉伯帝國(也就是歷史上的大食國),剩下的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和法蘭克帝國就稍微弱些了,對唐王朝有威脅的就是阿拉伯帝國和不停騷擾的吐蕃政權。

1)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來自西北的威脅一直是最直接和最危險的,因此,自兩漢時期國家就不遺餘力的解決西域問題。

對西域實施有效控制與管轄,在擴大疆域面積的同時,它可以作爲一道防線,阻止遊牧民族等外來強敵的侵襲,十分有助於穩定中原王朝遼闊的西北邊疆。

另外,是經濟上的因素,控制了西域,就打通了絲綢之路的通道,保證東西方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

唐王朝同樣需要拿下對西域的控制權,保證其西北邊境的安全和經濟通道的暢通。國家力量的強盛,加速了其對西域的戰爭進程,目標就是恢復兩漢對西域的控制。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2張

2)重點打擊,建立威懾。唐太宗先是擊敗了回鶻和東突厥汗國,在強大的武力下,唯一不服的高昌也被侯君集滅了。接着唐朝的突厥族將軍阿史那社爾攻打焉耆和龜茲,征服兩國,然後疏勒和于闐歸附唐朝,至此,安西四鎮和西域的許多小型汗國都臣服於唐王朝。

其後,由於西突厥反覆叛唐,唐王朝在西域的軍事行動主要就是對西突厥的征服戰爭,雙方來來往往不停的爭奪,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657年十一月份,蘇定方再次西征,經過激烈的戰鬥,唐軍在碎葉水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叛變,抓獲了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滅亡。

3)設立都護府,強化唐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唐太宗征服安西四鎮以後,唐王朝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對西域實施軍政管轄權,此時的安西都護府統治着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

唐高宗在征服西突厥以後,在原西突厥地區建立了昆陵、濛池兩個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改爲安西大都護府,管轄範圍擴大到了今天的阿爾泰山,西至鹹海以及蔥嶺的東西各部一直到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包括了吉爾吉斯斯坦的大部分。

到了武則天時期,由於安西大都護府管理的範圍太過廣大,不利於治理,被拆分爲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北庭都護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

設吐火羅和波斯都督府。到了公元661年龍朔元年,大唐又派遣了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明巡查蔥嶺以西,然後在於闐以西,波斯以東16國設置16都州府。

根據《舊唐書》記載,在公元661年,由於遭受阿拉伯帝國的入侵,波斯薩珊王朝王子俾路斯求救於大唐,唐高宗即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設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爲都督,隸屬安西大都護府。

至此,唐王朝對西域的控制範圍達到了高峯時期,天山南北以及如今的伊朗、鹹海、巴爾喀什湖以西等廣大地區都屬於西域的範圍之內。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3張

2、唐王朝在西域的軍事力量

《舊唐書》:安西都護府,鎮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都護兼鎮西節度使。”

安西都護府的首任都護爲喬師望,治所設在高昌交河故城,之後由郭孝恪接手,遷至龜茲,此時安西都護府僅僅只有幾千人的兵力。

到唐高宗統治西域的巔峯時期,安西都護府的兵力也只有區區的兩萬多人,而此時西域大大小小的各種國家就有400多個,總體上,唐朝的軍事實力還是處於進攻狀態,力壓各種反抗勢力,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舊唐書》:“瀚海軍 開元中蓋嘉運置,在北庭都護府城內,管鎮兵萬二千人,馬四千二百匹。

唐玄宗天寶年間,爲了確保西域的領土管理與絲綢之路的暢通,在北庭設立節度使,統領瀚海、天山、伊吾三軍,有鎮兵萬餘人,其中瀚海軍的一萬二千人就屯駐在北庭。

可以看出,唐王朝在這麼大的區域上,並沒有部署太多的兵力,但是形成了有效的威懾。

3、唐王朝爲什麼可以長期控制西域這麼大區域

唐王朝統治時期,除了把一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爲羈縻州外(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一共設有六大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安東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其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專門管轄西域。

唐王朝對西域的控制,不單單是軍事上的控制,還在經濟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確保有效治理,也就是採取武力與安撫相結合的方式。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4張

1)部署在西域的軍隊都是精銳的百戰之兵。戰鬥力強悍,絕不是一般小國的軍隊可以抗衡的,軍事上的強大,對戰略要地的控制,有效的阻止了外來入侵者的覬覦和個別小國的反叛,保證西域有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

2)唐王朝對西域進行積極的行政與經濟治理,確保了有一個安定內部環境。唐王朝給西域帶來了發達的經濟文化和生產技術,這些先進文明的引入,唐王朝腹地與西域的貿易往來和絲綢之路的繁榮,都使西域各行各業都得到了空前發展。

3)唐王朝對駐守西域的軍隊實行屯田制,將軍隊編爲田卒、開荒種地、屯墾戌邊,也極大了減輕了朝廷和西域的財政負擔。

4)最後也最主要的,這個時候唐王朝內部穩定,國富民安,有足夠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隨時對西域進行戰略支援。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5張

阿拉伯軍人

二、內亂頻仍,國力空虛,是唐王朝失去西域的根本原因

1、西域面臨的外部威脅

在唐王朝經略西域的時候,面臨的外部威脅有兩個,一個就是阿拉伯帝國,另一個是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

1)阿拉伯帝國的威脅。在唐玄宗開元三年和五年,阿拉伯帝國就發動了兩次對唐王朝的進攻,雖然都遭到了唐朝軍隊的打擊,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伺機東進的戰略。

公元751年7月到8月,高仙芝率領兩萬四千名唐軍與阿拉伯帝國三十萬大戰於中亞怛羅斯,也就是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附近。

起初唐軍佔據上風,唐軍葛邏祿部見雙方兵力懸殊,投降了阿拉伯軍,並與其一起夾擊唐軍,導致唐軍最後戰敗,兩萬四千士兵只有數千人逃脫。高仙芝率領殘兵敗軍,退回安西都護府。

阿拉伯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總計傷亡七萬多人,無力再追擊唐軍。此後阿拉伯與唐王朝之間沒有再發生戰爭,並且由於其和拜占庭帝國的戰爭,使其不得不派使臣來唐朝求和,唐王朝西域來此阿拉伯方向的威脅也就此消失。

此戰並沒有使唐王朝邊疆防禦受很大損失,只是止住了西進中亞的步伐,但也是部分中亞國家和大唐離心離德。大將封常清於天寶十二年進攻大勃律國,並大獲全勝,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得到了一定的加強。

2)青藏高原吐蕃王朝的威脅。這支崛起於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部落,於公元633年,由松贊干布遷建立爲吐蕃王朝。新成立的吐蕃王朝對西域也是有覬覦之心的,不時和唐王朝作戰。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6張

吐蕃軍隊

《新唐書·吐蕃傳》:“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貞觀十二年七月,以獲得唐朝的“尊重”的藉口,松贊干布頓兵二十萬寇關鬆州,同時遣使入長安來迎公主,唐太宗當然不會答應,於是鬆州之戰正式爆發。貞觀十二年八至九月,雙方在鬆州發生激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被迫退兵謝罪,同時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被吐蕃佔領的地盤。此後唐朝與吐蕃以和親的方式維持了長時間的安定局面,雙方基本上相安無事。

實際上吐蕃並沒有放棄對西域的野心,唐高宗咸亨元年四月,吐蕃王國國相論欽陵,悍然出兵,一路攻城拔寨,佔領了大唐在西域的十八個州,進而佔據了安西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高宗不得不下詔撤銷了安西四鎮。隨後進行的薛仁貴對吐蕃的西征也以失敗告終。

此後大唐和吐蕃就安西四鎮展開了數次爭奪,幾易其手,最終於武則天長壽元年,王孝傑收復了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置了安西都護府,西域的局勢纔算暫時的安定了下來。

由此可以看出,青藏高原的吐蕃,纔是唐王朝控制西域的最大威脅,其次是阿拉伯帝國。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7張

安史之亂

2、失衡的天平,導致安史之亂爆發

穩定的政局,國內的富足,是唐玄宗有些飄飄然了,開元盛世的光環使他驕傲了,開始沉迷於聲色犬馬當中,那個曾經勵精圖治的唐玄宗已經失去了進取心,無心打理朝政。隨着權臣專權的加劇,此時唐王朝實際上已經是內部各階層的矛盾越來越嚴重,朝政混亂,權貴貪污腐敗橫行,社會經濟衰落,中央與藩鎮的矛盾尤其是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一切都掩蓋在外表靚麗的軀殼下,只等着爆發的一天。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大唐穩定的天平終於失衡。這一天,野心勃勃的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憂國之危”爲名,聯合部分其它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自范陽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

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把曾經繁盛無比的大唐徹底打入了黑暗,戰亂使得各動亂地區的生產凋敝,人口銳減,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城鎮成爲廢墟,唐朝也從此由強盛的最高點轉向了漫漫的百年衰亡之路。

3、內亂導致兵力不擠,吐蕃遇到可乘之機

爲了平息國內的叛亂,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兵力消耗太大,唐肅宗先是從安西、北庭都護府抽調回一萬五千兵力參加平叛,又從隴右、河西、朔方一帶將重兵調往內地。

由於戰事吃緊,唐王朝不得不又徵發了西域各國本地的軍隊幫助平叛。

另外,在平叛初期,阿拉伯帝國也就是大食國的軍隊並沒有趁亂攻擊西域,而是派兵協助唐王朝平叛。

抽調西域守軍支援內地,此舉雖然有效的打擊的了叛亂,但卻造成了邊防空虛,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給了一直虎視眈眈的吐蕃可乘之機。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8張

三、山河悲壯,將士赴死,孤立無援失西域

西域軍力的空虛,使得吐蕃的進攻變得輕而易舉。

本來在和唐朝的爭奪中處於下風的吐蕃,看到唐王朝忙於平息國內的叛亂而無暇顧及西域之時,趁機出兵。一路佔領了隴右、河西走廊。隨後在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向唐王朝的都城長安進攻,並一度佔領半個月。

此後,由於吐蕃切斷了河西走廊,西域守軍派去唐王朝的信使無法穿越,唐王朝中央政府就此和西域守軍失去了聯繫。

與此同時,經過安史之亂的打擊,趁唐王朝自顧不暇之際,周邊地區少數民族也逐漸脫離了唐王朝的控制。

1、吐蕃的瘋狂進攻

而長安失守後的十餘年間,吐蕃又相繼奪去河西的涼州、甘州,繼續向安西進攻。

在吐蕃全力進攻河西的時候,孤立無援的安西都護府守將郭昕(大唐名將郭子儀的侄子)、北庭都護府守將李元忠帶領西域剩餘的守軍,及時調整部署,和沙陀、回鶻軍相依託,拼力抵抗吐蕃的進攻,使得吐蕃的進攻屢屢受挫,久攻不下,雙方就一直處於僵持狀態。

但由於缺乏後援,吐蕃的進攻越來越猛烈,西域守軍的狀況越來越糟糕,而這些,唐王朝中央並不知道,還以爲西域已經完全被吐蕃佔領。

2、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中央政府

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西域守軍李元忠、郭昕派遣的使者,經歷千辛萬苦,繞道回到了長安。這個時候,唐王朝才知道整整十七年沒有音訊的西域守軍還在苦苦的抵抗着吐蕃的進攻,西域還在自己的手裏!朝野上下對他們“忘身報國”的精神感動得“酸鼻流涕”!

大喜過望、激動不已的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並冊封李元忠爲北庭大都護,郭昕爲安西大都護,其餘將士官升七級。

“不動中國,不勞濟師,橫制數千裏,有輔車首尾之應。以威以懷,張我右掖,凌振於絕域,烈切於昔賢。微三臣(指河西節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護曹令忠、爾朱某)之力,則度隍逾隴,不復漢有矣。”

雖然知道了西域守軍的情況,但由於中央政府此時正焦頭爛額,宦官專權、腐敗橫行、藩鎮割據、吐蕃入侵和糟糕的經濟狀況,都使其無法向西域守軍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只能寄希望他們自己克服困難,繼續對抗吐蕃的進攻。

西域是大唐西北的軍事屏障和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唐德宗何嘗不想派兵和提供後勤支援哪!但紛亂的內地形勢,使其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由此可見,擁有一個安定團結、萬衆一心的國家,是多麼的重要!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9張

奮勇殺敵的唐軍

3、 守軍將士的自救

在瞭解唐王朝內地的實際情況以後,西域守軍知道不能指望中央政府提供任何援助了,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消沉和投降,而是依靠自己的信念與努力,在吐蕃軍的重重圍攻下,拼盡全力的堅持着最後的榮光!

西域守軍本來就有屯田的傳統,在此非常的危難時刻,安西大都護郭昕、北庭大都護李元忠繼續組織屯田,解決了守軍的糧餉和給養來源,實現了後勤自給自足。在李元忠、郭昕的苦心經營下,安西地區的社會秩序基本穩定,並有力控制着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使他們緊緊和守軍捆綁在一起。

4、西域守軍的殊死抵抗與最後的榮光

吐蕃看到直接攻擊唐軍不能奏效,便改變了策略,改爲迅速攻擊沙陀、回鶻部落,不久後沙陀投降吐蕃。吐蕃聯合葛邏祿、沙陀攻擊唐軍、回鶻。

形勢的變化,使戰事越來越緊張,致使屯田不能有效進行,儲備的糧食也很快消耗殆盡,徹底孤立無援的北庭、安西形勢異常危急。

到了783年,無暇顧及西域的唐王朝,在國內叛亂和吐蕃的壓力下,唐德宗用割讓西域的條件換取吐蕃出兵幫助唐朝平叛,西域被唐王朝放棄了!唐王朝令安西、北庭將士“遞相慰勉,葉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圖近路,復歸鄉井,重見鄉親。”同時“如有資產已成,不願歸此,亦任便住,各進所安”。

但由於消息蔽塞,唐王朝的命令並沒有及時傳到西域守軍,他們對吐蕃說已經被唐朝放棄的說話並不相信,認爲這是吐蕃的離間計,依然頑強的抵抗着。

後來,針對吐蕃人的陰謀詭計,唐德宗聽從了宰相李泌的意見,以吐蕃沒有履約爲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

唐朝是怎麼控制西域的?唐朝後期吐蕃爲何有機可乘? 第10張

公元790年,也就是德宗貞元六年,消耗殆盡的唐軍再也無法抵禦吐蕃的進攻,北庭都護府失陷,節度使楊襲古率殘兵二千人逃往西州。次年(791年),回鶻以5萬人與楊襲古又攻庭州,被吐蕃所率葛邏祿與白服突厥打敗,楊襲古遂被回紇於牙帳暗殺,壯烈殉國。孤懸塞外的北庭都護府,堅持了三十五年之久。

北庭都護府失陷以後,唐朝在西域的守軍就只有安西都護府在苦苦支撐,安西四鎮的于闐也在790年陷落。

公元808年,也就是唐憲宗元和三年冬,在看到安西守軍精疲力盡以後,吐蕃終於對安西都護府發起了最後的進攻,都護府全軍將無一投降,均力戰陣亡,孤軍堅持了五十三年的安西都護府落入了吐蕃之手。

吐蕃軍對這些誓死抵抗的守軍情況十分驚奇,佔領都護府以後,就掀開守軍的頭盔,竟發現這些竟是六七十歲白髮蒼蒼的老兵!真正的軍人都是值得被尊敬的,雖然是敵人,但吐蕃軍大爲感動,爲這些犧牲的守軍舉行了葬禮。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都完成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帶着無比的悲壯,把自己無上的榮光刻進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

結語:西域守軍用他們的忠誠與熱血、頑強與堅持,孤軍奮戰數十年,把吐蕃軍隊牢牢的牽制在西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用他們的熱血捍衛了大唐軍人不朽的豐碑,可歌可泣!我們也看到,由於唐王朝頻繁發生的內亂,導致政局混亂,叛亂頻生,國家不能穩定發展,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面對外侮,國家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援,雖有一腔熱血,卻只能付之東流,這樣的慘痛教訓,不能不讓後世思考思考再思考!

一個國家沒有穩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強如唐王朝,也一樣只能在屈辱中苟且偷生,悲乎哀哉!鑑之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