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宰相制度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說起唐朝宰相,有個故事挺有意思:

武則天當政時,有個宰相名叫王及善,王及善在宰相任上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禁止文武百官上班時使用“驢”這種交通工具。可是命令發出後,很多官員並不遵守,於是王及善派人專門在路口驅驢。有時候人手不夠,王及善還親自參與驅驢,由此大家都叫他“驅驢宰相”。(載於《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中)

堂堂宰相,不去做輔佐君王、安邦定國的大事,卻與文武百官的交通工具槓上了,整日驅驢,讓人笑掉大牙。然而,若你真的嘲笑王及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件事,其實反映了唐朝中央官制上的一個特點:宰相特多,人浮於事;王及善還算是有事做的,有一些宰相根本啥事沒有,甩手掌櫃一個。

那麼,唐朝宰相多到什麼程度呢?以王及善所在武則天時代爲例,武則天在位十五年(690年——705年),就用了78位宰相;若論全唐所有皇帝用過的宰相,竟有542位之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唐朝宰相氾濫呢?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衛子夫》中的漢武帝劉徹)

秦始皇給了宰相太大權力,讓漢武帝及後來者睡不好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即所謂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乃三公之首,其職務是“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9頁)。不要小看這“幫助”二字,它的實質是:皇帝來決策,宰相去執行,而且很多時候,宰相會幫助皇帝決策。這樣一來,宰相就是副皇帝了,可見其權力之大。

因爲丞相權力過大,皇帝就睡不着覺了,歷代皇帝都盡力削弱丞相權力。以漢武帝劉徹爲例,他想到了一個限制相權的辦法——架空。就是你官大權大,我偏不理你,把你晾在一邊,找那些尚書、侍中等小官,組成個祕書班子來商量事情。這個祕書班子當時就叫着“中朝機構”或叫“內朝”,而宰相爲首的三公則成了外朝,備受冷落。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第2張

(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漢朝的中朝機構)

此外,漢武帝還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對付宰相,比如一不如意他就撤職換人,再不如意他就加以威刑、叫你人頭落地。漢武帝一朝,一共用了13位宰相,其中有6位被撤職,有5位被殺,只有兩位是善始善終的,這兩位分別是公孫弘和田千秋。這樣看來,當宰相倒成了危險職業。

只是,漢武帝的這種做法頗多詬病,並不可取。有沒有更好的,既文雅又能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那就是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

隋唐形成最佳方案,李世民將其發揚光大

漢武帝之後的皇帝們繼續尋找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的方法,他們大多模仿漢武帝組建祕書班子的套路,最後到隋朝時,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時,“三省六部制”趨於完備。

何爲“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覈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六部: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由尚書省統屬。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第3張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這裏與宰相有關的就是三省,三省其實就是三個祕書班子,尚書省是漢武帝時期形成的祕書班子,中書省和門下省則是後來形成的祕書班子。將祕書班子的地位提高,將祕書長官擢升爲宰相,則成爲三省。

三省制度的實質,是以增加宰相人數及分工合作且相互牽制的方式來限制宰相權力,不再像漢武帝那樣搞“架空”,把人晾在一邊。這個方法很精明:你宰相的權力不是很大嗎?第一,我多設幾個宰相,將你的權力稀釋掉;第二,我給你們分下工,各管各的,這實際上是讓三省的宰相相互牽制,也消弱了他們的權力。

那麼,三省制之後,唐朝到底設了多少個宰相呢?不能一概而論,要看時間,分階段。

唐朝最初實行“三省六部制”時,宰相共有6人,這6人分別是:

中書省長官中書令2人;門下省長官侍中2人;尚書省長官左僕射、右僕射2人。(注:尚書省長官本來叫尚書令,只1人,但因爲李世民曾經做過尚書令,唐不設尚書令,設左、右僕射,左右僕射也是宰相。)這就是宰相最基本的班底。

6個宰相,就是羣相了,所以又叫羣相制。按理說,論單個宰相的話,權力夠小了,皇帝應該放心了。可是不然,李世民和他的後繼者們根本不放心,在他們心裏,宰相多多益善。於是他們又想了許多法子,像工廠似的,又生產了許多宰相。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第4張

(大唐名相魏徵)

好政策用過了頭,導致宰相滿天飛

接下來產生的宰相,隨意性較大:

比如說,你雖然不在三省之內,也沒有宰相的官職,但是你有些才識或專長,皇帝經常與你商量國家大事,於是他給你加了個與宰相的品級相等的官號,那麼你也是宰相了。這種宰相,可以叫兼職宰相。

唐朝的開國功臣李靖,能文能武,智計百出,唐太宗過二三天就讓他去皇城,商量一下國家大事,他便進入了宰相之列。看唐太宗給他的名號,很怪,叫着“每三兩日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

再比如,皇帝召集宰相們開會,討論國家大事,他要你也參加會議,於是他會臨時給你一個與宰相差不多的名號,那麼你就成了宰相。這種宰相可以叫“臨時宰相”。

還有一些唐朝大臣,他們功勞比較大,或者在軍中威望很高,皇帝也會給他們宰相待遇,這種宰相,只有宰相待遇,沒有宰相職務,可以叫着榮譽宰相。中晚唐的一些地方節度史,還有安史之亂後的大將軍郭子儀,就是榮譽宰相。

這可真是!一不小心就當上宰相了。李世民就是想向人們傳達一個信息:宰相啊,沒什麼了不起的。

如此一來,正式的宰相,加上各種兼職、臨時和榮譽的宰相,數目就多了!終唐朝一朝289年,共542位宰相。如下: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第5張

而且,宰相的名稱也很多,據歐陽修編的《新唐書》記載,與三省長官官號沾邊的、較實質的名號有22種,臨時性的達23種,總有45個名號,且五花八門。除中書令,待中,尚書左右僕射這些名稱外,還有如下這些名稱:

知政事;參預朝政;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專典機密;同掌機務;參知政務;每三兩日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務……不一一列舉。

唐朝爲何宰相氾濫?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第6張

(唐太宗李世民)

說句題外話,李世民真是辛苦,真是肯動腦筋,難怪他與別人不同!這些名字差不多都是他取的,爲後來那些不會取名的皇帝省了不少事。

結語:宰相多了,權就小了,皇權也就加強了。可是,歷史不是靜止的,李世民雄才大略,宰相是不敢專權,他的繼任者做得到嗎?還不是出現了許多諸如李林甫、楊國忠、元載這樣的專權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