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宰相那麼多爲何唯獨唐朝這位宰相聲名遠播歐洲?

宰相那麼多爲何唯獨唐朝這位宰相聲名遠播歐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狄仁傑,那可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近年來,以狄仁傑爲主題的影視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把狄仁傑演繹成爲了剿匪除惡,懲治腐敗,剷除貪官,終身清廉的一代神探。每當他獨入虎穴,陷於絕境之時,總是一副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神態。每當這個時候,他的衛隊長李元芳總是神奇出現,不僅武功高強,而且足智多謀。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確有狄二傑與李元芳之人。他們卻不是在同一個時代,狄仁傑出生在唐朝,而李元芳出生在明朝。如果說他們之間有共同點,都具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清廉作風,都有夙夜在公、心繫百姓的公僕意識,都有爲民斷案、公正司法的爲民情懷。

宰相那麼多爲何唯獨唐朝這位宰相聲名遠播歐洲?

網絡配圖

狄仁傑只是唐朝的普通公務員,不像成吉思汗那樣率軍西征,將蒙古帝國的鐵蹄踏遍歐洲,更不像鄭和那樣受命南下,將東方的文明傳遞至非洲。

那麼,狄仁傑爲何聲名遠播,還風靡歐洲呢?

首先是民間相傳走了樣。

據《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狄仁傑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而後利用裙帶關係,由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大力舉薦,升任爲幷州府法曹,只是一個普通的基層法官。在此期間,確實體現出了狄仁傑斷案的能力。

高宗李治便開始重用狄仁傑,提升爲大理寺丞,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一把手。這期間,他着力督辦大量的積案要案,涉及一萬七千人,無一冤假錯案提起上訴。由此,狄仁傑迎得了一片喝彩,被民間奔走相傳,口口相誤,隨着時間的流逝,成爲了一名神探在民間流傳。

其次是公案小說惹得禍。

宰相那麼多爲何唯獨唐朝這位宰相聲名遠播歐洲? 第2張

網絡配圖

從明代開始,中國流行公案小說。所謂的公案小說,基本以民間懸疑案件爲依據,加上民間流傳的元素,以案情發展時間爲軸線,文人墨客進行捕風捉影,撰寫成了小說。

儘管這類小說缺乏跌宕起伏、撲朔迷離、剝思抽繭、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但當時這類書籍在民間廣爲流傳。唐朝的法律規定,大案要案,要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中央司法機構共同會審,俗稱“三司會審”。然而,小說中卻是狄仁傑獨入虎穴,獨自斷案,而常常在偵案一線,根本不符合當時的司法程序。

再次是荷蘭大使幫的忙。

1943年的荷蘭,在二戰的硝煙中生靈塗炭。此時的高羅佩被荷蘭流亡政府委以重任,派往在華大使館擔任外交官。高羅佩不僅通曉15國語言,而且對中國琴棋書畫也頗有造詣。

宰相那麼多爲何唯獨唐朝這位宰相聲名遠播歐洲?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他接觸到晚清一部描寫,唐朝法官狄仁傑斷案的小說後,他以此爲藍本,增加跌宕起伏的情節,撲朔迷離的線索,把狄仁傑渲染成一個斷案如神的高手,命名爲《大唐狄公案》,並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受到熱烈追捧。在20世紀50年代的歐洲,狄仁傑的名字像風一樣刮遍歐洲,被譽爲“中國的福爾摩斯”。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我們切不可把影響作品中的人物信以爲真,要加以甄別,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