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三大青天”之一,揭祕況鐘的爲官之路

古代“三大青天”之一,揭祕況鐘的爲官之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況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蘇州知府況鍾任九年職期滿赴京述職,數萬蘇州百姓前來相送,並懇請他能繼續留任蘇州,這已經是鄉親們第二次請求他留任了,鄉親們的孺慕之情深深感動着他,況鍾作了開頭那首詩告別蘇州的父老鄉親,赴京而去,心中隱隱下了決定。

古代“三大青天”之一,揭祕況鐘的爲官之路

猶記得二十四歲那年,決定了他這一生的一次談話。況鍾是江西靖安人,幼年家貧,七歲喪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從小就知道刻苦讀書,希望有朝一日考得功名,封妻廕子,除了讀書外,他還有一項愛好,就是書法,正楷、隸書、行書他都寫得很好。二十四歲那年,靖安縣令俞益急需一名書吏,試了好幾個都不滿意,最後選中了文筆、書法俱佳的況鍾,開始父親是不同意的,畢竟科考纔是仕途的正道,那次縣令與他和父親談了很久,最終說服了他們,從此況鍾便放棄了功名,成爲靖安縣一名刀筆小吏。

永樂十二年,況鍾九年任期已滿,縣令俞益對他的才能非常滿意,便向好友同時也是當時的禮部尚書呂震做了舉薦,呂震與他交談以後也很滿意,在成祖朱棣面前隨口提了他幾句,誰知成祖聽說後竟親自接見了他這個不入品的小吏,對他頗爲賞識,破格提拔爲六品禮部儀制司主事,從此況鍾更加勤勉,朝廷一切冊立、祭告、慶賞、婚嫁、朝覲貢舉等等他都辦的漂漂亮亮,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評。

古代“三大青天”之一,揭祕況鐘的爲官之路 第2張

永樂二十一年,九年又過去了,況鐘的賢能幹練有目共睹,升遷之時朝廷特加一等,授予四品禮部儀制司郎中。宣德五年,蘇州知府空缺,當時的蘇州號稱“天下第一難治”,人口和貢獻的賦稅全國第一,宣宗非常重視蘇州知府的人選,下令各部主事不拘一格,物色治下的有才能之士,時任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胡濙共同舉薦況鍾,五年七月,況鍾赴任蘇州知府,和他一樣被舉薦到各地任知府的共有救人,臨行前宣宗親自設宴爲他們送行,並頒發敕書,許他們遇事有越級上報,直達御前之權。

況鍾深知治理蘇州的不易,到任後第一件就是整頓吏治,他先不動聲色,查清與豪強權貴有勾結的官員,然後用雷霆手段處死爲首的幾人,懲治大批貪污的屬吏,蘇州政壇爲之一清。第二件是減輕蘇州稅賦,當時蘇州府是全國最富的地方,開國之初朝廷便定立了遠超其他地方的稅賦,一畝田最多甚至有三石,百姓苦不堪言,況鍾到任後親自進行調查覈算,與戶部據理力爭,減免蘇州約四分之一的稅糧,並上書廢除了諸如“備倭船隻”、“糧運船隻”、“借馬”之類苛捐雜稅,大大減輕了蘇州任命的負擔。御史奉命到蘇州清查軍籍,多行不義,激起民怨,況鍾奏請皇上免除了一百多人的軍役,一千多人的世役。

況鍾任蘇州知府僅一年,就整頓吏治,覈減稅賦,廢止苛捐雜稅,爲民伸冤,很得民心,蘇州府百姓都很愛戴他,稱他爲“況青天”。宣德六年,況鐘的繼母去世,便卸任回鄉守孝,三萬多蘇州百姓聯名向朝廷上書,請求讓況鍾繼續回蘇州任職,宣宗同意了百姓請求,況鍾服喪未滿,便再次出任蘇州知府。

上有皇恩,下有百姓信賴,況鍾第二次擔任蘇州知府更加鞠躬盡瘁,有一年蘇州連降暴雨,況鍾第一時間組織賑災,向朝廷上報災情,與巡撫一通疏浚河道,興修水利,蘇州旱澇災情大大減輕。之後又建立濟農倉,豐年囤積糧食,災年發放救濟,在之後的十多年裏,蘇州再沒有因災餓死百姓,況鍾還特別重視蘇州的教育事業,自行籌集經費,資助窮苦子弟讀書,向朝廷舉薦有才之士。

正統四年,況鍾九年任期又滿,數萬蘇州百姓前來相送,他們心中所想況鍾一清二楚,所以心中暗下決定,只要朝廷准許,仕途升遷自己統統可以不要,他要繼續留在這裏,爲這一方百姓多點事情。赴京述職後,況鍾又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便在京等候着朝廷的任命,正統五年正月,英宗下旨,命況鍾“升按察使正三品職俸,署蘇州府事”,以正三品的職位出任一州知府,這是自明朝建立後從未有過的規格和禮遇,是對況鍾治理蘇州最好的鼓勵和褒獎。

如此,況鍾第三次出任蘇州知府,可惜此時他已是五十七歲高齡,身體已大不如前,兩年多後,正統七年十二月,況鍾於任上病逝,享年六十一歲。他死後,蘇州百姓悲痛不已,他的靈柩從運河運回故里時,十里長堤上站滿了祭送哭奠的人,蘇州一府七縣,全都建立了況鐘的公祠,供人祭奠,百姓家家戶戶均立況鐘的牌位祭祀,這是對況鍾“況青天”身後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