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況鍾:明代著名官員,爲何被稱爲“況青天”?

況鍾:明代著名官員,爲何被稱爲“況青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假如某一個朝廷官員能夠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老百姓申不平,那麼這個官員大多會被百姓譽爲“青天大老爺”。

可惜的是,這樣的官員太少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民間能被百姓尊爲“青天”的官員只有三個,一個是包拯“包青天”,一個是海瑞“海青天”,而另外一個則是我們不太熟悉的明代的況鍾“況青天”。

這位“況青天”是何許人呢?他憑什麼能和包拯、海瑞並稱爲三大青天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況鍾(1383-1443年),字伯律,號龍崗,江西靖安人,明代著名的官員、詩人,他是一名未經科舉,由出身低賤的書吏做到蘇州知府的傳奇官員。

況鍾自幼聰穎好學,本來也是苦讀詩書,準備參加科舉以考取功名,但在永樂四年(1406年),縣令俞益改變了況鐘的人生道路。

況鍾:明代著名官員,爲何被稱爲“況青天”?

俞益需要一個精通文理、能幹練達的書吏,經過千挑萬選,最後選中了況鍾。

況鍾卻不願意就這樣做一名小書吏,俞益勸說:“自古以來,從書吏起家而成爲高官的人很多,不說漢代的蕭何、曹參位至相國,唐代還有孫伏伽和張元素,他們一個當上了諫議大夫,一個做到了金紫光祿大夫,做書吏有什麼不好的呢?”

於是,況鍾放棄科舉之路,選擇了跟隨俞益作一名書吏員。

永樂十二年(1414年),況鍾吏期已滿九年,按例應該赴京考職。俞益與當時的禮部尚書呂震關係不錯,就竭力向呂震推薦況鍾,大大誇獎了一番況鐘的才華。

呂震遂推薦況鍾爲儀制司主事(正六品),並且,況鍾還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召見,把朝廷中的各種禮制如冊立后妃、東宮、藩王、帝女下嫁、朝覲貢舉等重大典禮的工作,幹得都不錯,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朝官的賞識。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況鐘的九年任期又滿,因他的勤謹廉潔,任勞任怨,被破格提拔爲禮部儀制司郎中(正四品)。

宣德五年(1430年),況鍾又升任蘇州知府。當時的蘇州官吏與豪強相互勾結利用,百姓賦稅繁重,苦不堪言,蘇州府是全國有名的難治之府。

況鐘上任之初,許多問題都等着他去處理,而那些下屬和羣吏都作壁上觀,想看他的笑話。

況鍾也假裝不懂,左顧右問,只按羣吏的想法辦事,羣吏們都很高興,私下認爲這位新任知府也是很容易對付的。

不料,過了幾天後,況鍾召集羣吏宣佈:“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強我行;若輩舞文久,罪當死。”

況鍾說的意思是:前幾天某件事是應該做的,是某某不讓我做;而某件事是不應該做的,是某某強行我做的!你們有些人長期以來玩弄這種手段,罪當死!

況鍾:明代著名官員,爲何被稱爲“況青天”? 第2張

於是,況鍾當場將數名罪不容赦的人處死,並訓斥那些貪虐庸懦的官吏。一時之間,蘇州府大震,上下官員都開始奉職守法。

在況鍾擔任蘇州知府之前,朝廷曾派御史李立到蘇州府清理軍籍。李立爲了邀功,將很多無辜的百姓定爲軍籍,甚至鬧出了人命,激起了很大的民怨。

況鍾到任後,就有一千多人因爲軍籍的問題而向況鍾伸冤。況鍾經過仔細覈查,認真清理,隨後將李立等人的罪行上報給朝廷。

明宣宗震動,命人複查,最後免除了蘇州府內一百六十多人的軍籍,並覈定一千二百四十人充任軍籍只限於自身,其子孫復歸民籍。

況鍾擔任蘇州知府尚未滿一年,就整頓吏治,覈減稅糧,廢止多項苛捐雜稅,爲民伸冤,深得民心。

不料,正當況鍾剛剛理清頭緒時,他的繼母何氏在原籍靖安去世。宣德六年(1431年)三月,況鍾按照禮制回原籍“丁憂”三年守制。

況鍾離開後,蘇州府百姓都捨不得他,有三萬多人聯名向朝廷上書,請求朝廷讓況鍾回蘇州任職。民間還編了首歌謠:“況太守,民父母,衆懷思,因去後。願復來,養田叟。”

明宣宗應百姓的請求,決定對況鍾“奪情”(指官員回鄉服喪未滿而被朝廷強行召回任職),讓他回任蘇州府知府,這就是況鍾二任蘇州知府的故事。

況鍾復任蘇州知府後,剛正廉潔,勤於政事,剷除豪強,廢除苛捐雜稅,興修水利,爲民辦事,深得蘇州人民的愛戴。

正統四年(1439),況鍾任蘇州知府已滿九年,成績斐然,按例赴北京考績,朝見皇帝。

況鍾赴京後,蘇州百姓又有八萬人上書挽留,要求況鍾繼續回蘇州任職。又有歌謠唱到:“況青天,朝命宣。早歸來,在明年。”

明英宗接受蘇州人民的請求,“升按察使正三品職俸,署蘇州府事”,仍回蘇州做知府,這是自明朝建國七十餘年來所沒有的規格和禮遇,是皇帝對況鍾卓著政績和良好操守的褒獎。這就是況鍾三任蘇州知府的故事。

正統七年十二月(已是公曆1443年),況鍾病逝於蘇州任所,享年60歲。

況鍾死後,蘇州人民痛哭罷市。他的靈柩從運河運回故里時,十里蘇堤之上站滿了祭送哭奠的人羣,運載況鍾靈柩的船中,“惟書籍,服用器物而已,別無所有”。同時,蘇州府所屬七縣都爲他建立了祠堂,以作紀念。

況鍾爲官清正廉明,愛民如子,前後歷屆的蘇州知府都不能與他相比。作爲明代著名的清官,憑藉着這些事蹟,況鍾確實能和包拯、海瑞並列爲三大青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