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中國歷史悠久,各朝代版圖都發生過哪些變化呢?

中國歷史悠久,各朝代版圖都發生過哪些變化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爲統一多民族國家。古代中國疆域歷史是古代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瞭解中國疆域的嬗變過程,就無法準確展開中國古史的論述,就難以講好中國故事。

夏朝由啓建立,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周圍存在着許多方國,這些方國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轉化形成的小型國家,這些邦國位於王畿之外,不受夏朝直接管轄。一些方國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較大的方國已經建立了國家組織,規模甚至大於夏朝。

中國歷史悠久,各朝代版圖都發生過哪些變化呢?

商朝由湯建立,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的周圍有許多部族和方國(已歸屬商朝的部落國家)。在今東北的有肅慎,山西境內有鬼方,陝西北部有羌方、犬戎、薰育(葷粥),西部有周、氐,西南有巴、蜀,長江中游有濮、楚人,淮河流域爲淮夷等等。

周朝分爲“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在周幽王死後,太子宜臼即位,是爲周平王。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爲“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晉國一分爲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爲“戰國時代”。

中國之所以不斷地從小到大,就是因爲‘夷狄’不斷變爲‘華夏’,‘華夏’不斷吸收消化‘夷狄’,‘華夏’與‘夷狄’不斷同化融合的結果。可見,古代中國疆域的形成是一個漫長、漸進與曲折的“自然凝聚”過程,是幾千年中國“五方之民”互動、交融之不斷積澱、發展與延續過程,是在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狀態下的往復揚棄的層累化過程。

秦統一六國,爲古代中國疆域自然凝聚的重要時期。秦對統治域內的地方管轄與治理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廢除先秦以來所推行的分封諸侯、藩屏天子的制度,而是以郡縣制度爲核心,加強中央集權。秦朝北擊匈奴,西逐西戎,南奠閩越,設置郡縣、屬邦,目的就是加強內地華夏族羣與匈奴、西戎、西南夷、百越等邊疆族羣的互動與交融。以實際效果觀之,秦朝確實達成了古代中國邊疆與內地的初步整合,比之周代,“自然凝聚”的地理單元進一步擴大,但比之清代又顯得相對狹小許多。

西漢統一後,尤其是漢武帝統治以降,採用“外事四夷,內興功力”的戰略方針,主張“《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誼也”。西漢爲了加強內地華夏族羣與匈奴、西域諸族、烏桓、鮮卑、夫餘、氐、羌、西南夷、百越等族羣的互動與交融,還設置郡縣、屬國、都護、中郎將、校尉等行政區劃與官吏,達成自然凝聚的目的。經過有漢一代之強力經營,將東起大海,西跨蔥嶺、巴爾喀什湖,北扼大漠直抵貝加爾湖,南迄南海之地理單元自然凝聚到一體化的整合之中,比之秦代,古代中國疆域自然凝聚之地理單元進一步擴大與加強。漢代中國疆域的自然凝聚標誌着古代中國疆域的初步形成。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263年,司馬昭滅蜀漢。兩年後其子司馬炎廢魏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晉朝分爲兩個時期,即西晉與東晉。316年,西晉被匈奴建立的政權所滅亡,晉室南遷,建立東晉,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的鮮卑、匈奴、羯部族,西邊的羌、氐部族,紛紛內遷中原。這一期間,中國江南、荊湘地區由東晉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被統稱爲十六國。而前秦曾短暫統一過中原。南北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隋唐統一,進一步鞏固與發展了秦漢以來古代中國疆域自然凝聚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唐朝,經略東北,北伐突厥,平定回鶻,開通西域,和親吐蕃,綏靖南詔,加強內地族羣與邊疆族羣的互動與交融,以至於“開元、天寶之際,東至安東,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單于府,蓋南北如漢之盛,東不及而西過之”。在如此廣闊的疆域中,唐代君臣堅持不懈地踐行着“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我今爲天下主,無問中國及四夷,皆養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樂者,我必令樂”的天下一統之願景,其成就即是“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於道”,“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蠻夷戎狄,殊方異類,重譯而至者,日月於闕廷”。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前蜀、後蜀、 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 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沙陀原爲突厥化的塞人部族,與粟特有着密切的關係。唐末遷入中原,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等政權。

契丹與室韋都是東胡鮮卑部族的後代。契丹族在五代時期崛起,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在916年建立遼朝,簡稱遼。室韋部族則分佈在大漠以北和東北一帶。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由趙匡胤建立。宋朝建立後便迅速統一中原,與遼對峙。

羌人的一支在唐宋時形成党項族,在北宋初期進入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權。

靺鞨在宋遼時期被稱爲女真、女直。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推翻遼朝,建立金朝(1115年-1234年)。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入西域,重建遼國,史稱西遼。1127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以蒙古爲核心建立的元朝入主中原後,統治者秉持以“天下一家”之治國理念,不僅繼承了漢唐時期的中國版圖,而且更大規模地發展和開創了中國的疆域。

經過明清兩代的努力,古代中國疆域自然凝聚達到鼎盛期。

明朝建立後,統治者秉持“朕既爲天下之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華夷本一家,朕奉天命爲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皆朕赤子,豈有彼此”,“夫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間”的治國理念,在“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內依次建立起較元朝更具特色的軍政管理體系,強化內地族羣與邊疆族羣的互動與交融。

中國歷史悠久,各朝代版圖都發生過哪些變化呢? 第2張

清朝建立後,在維護“滿洲,乃國家根本”的前提下,將“遐邇同仁,無分中外”的治國理念發揮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清朝崛起東北,經太祖、太宗奮力經營,奄有東土。世祖入關,定鼎燕都,以定一尊。聖祖、世宗長驅遠馭,拓土開疆,又有喀爾喀及賀蘭山厄魯特迄於兩藏而輯附。逮於高宗,定大小金川,納收準噶爾、回部,天山南北,使之樹頷蛾服,倚漢如天。在“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的空前遼闊的地理單元內實現了“莫不稽顙內鄉,誠系本朝”,“漢、唐以來未之有也”的大一統,使內地族羣與邊疆族羣的互動與交融空前繁榮,成就了清朝中國疆域自然凝聚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