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宋朝很多歷史記錄中,都存在過哪些各種各樣的“背嵬軍”?

在宋朝很多歷史記錄中,都存在過哪些各種各樣的“背嵬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現代軍隊一樣,在古代,也會在各軍中抽選精英,組成人數相對較少,但戰鬥力卻極強的“特種部隊”。有名的古代“特種部隊”,如:戰國時的魏武卒、秦國的鐵鷹銳士、東漢末年的陷陣營、曹魏的虎豹騎、東晉的北府兵、唐代的玄甲軍、南宋的背嵬軍、元代的怯薛軍、明朝的神機營等等。其中以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最爲有名,其中又以未嘗一敗的背嵬軍位於其首位。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宋朝很多歷史記錄中,都存在過哪些各種各樣的“背嵬軍”?

背嵬軍,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是岳家軍的一支軍隊。事實並不僅如此,在宋朝很多歷史記錄中,都存在過各種各樣的“背嵬軍”。例如《宋史吳挺傳》記載,完顏亮南侵時,吳璘之子吳挺曾率“背嵬騎”,大破金軍於秦州;《景定建康志》也記錄,南宋初年劉光世、王威等將領都擁有名爲“背嵬”的部隊;南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寫道“韓、嶽兵尤精,常時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當然,最爲有名的自然是岳飛麾下的“背嵬軍”。

“背嵬軍”的由來

背嵬軍一詞的由來,說法各異。

其一,南宋的著名文范成大曾解釋,“燕北人呼酒瓶爲嵬,大將酒瓶必令親信人負之。”背嵬,即爲大將揹負酒瓶,意爲身邊親近之人,背嵬軍則有了將軍身邊的親兵之意。作爲一支特種部隊,以揹負酒瓶爲軍隊的名字,這種說法比較牽強。

其二,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就提到過,背嵬來自於西夏“衙頭背嵬”的說法,按照党項語的音譯,龍、鷹讀作“嵬”,蛇的讀音與“背”相近。翻譯過來是“驍勇之士”的意思,後來沈括的《邊兵凱歌》中寫道“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回回”指的是西夏人,背嵬則是用指代的便是北宋的勇士們了。

在宋朝很多歷史記錄中,都存在過哪些各種各樣的“背嵬軍”? 第2張

五百大破十萬的輝煌

岳飛的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爲十二軍,平均每軍八千餘人。而其中背嵬軍僅有騎兵八千和步兵數千,凡是有損傷會及時增補人員。人數雖然在當時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大戰中顯得不值一提,但其戰績卻異常輝煌。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柺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兀朮的精騎一萬五千人,令金兀朮也不得不感嘆“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其後岳飛第四次北伐的最後一戰,朱仙鎮之戰中,更是達到了背嵬軍的巔峯。在南宋岳珂編撰的《金佗稡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中,完顏宗弼號稱以十萬大軍駐紮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裏的朱仙鎮,但在受到岳家軍前哨五百背嵬騎兵攻擊後即全軍敗潰。

宋史卷也記載了“(嶽)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當時的金國朝野震盪,“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

“背嵬軍”的消亡

但功高蓋主,一心求和的宋高宗與秦檜,在完顏宗弼(金兀朮)“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求下,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班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一同赴死還有“背嵬軍”主帥岳雲,與大將張憲。“背嵬軍”因其強大的戰鬥力,被皇帝收編進自己身邊的御林軍裏面,其餘岳家軍,也被分散至各地隊伍,最終,“滿萬不可敵”的岳家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雖然,在五百大破十萬的戰績中,後世記載可能會有一些水分。但岳家軍強大的戰鬥力,以及岳飛的軍事能力卻毋庸置疑。然而,貪圖苟且偷安的君臣卻屢屢在後方作梗,最終作惡之人在嶽王廟前長跪不起,而岳飛卻以其忠勇流芳百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