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武松的綽號“行者”是由何而來的?爲什麼會被稱爲“行者”?

武松的綽號“行者”是由何而來的?爲什麼會被稱爲“行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松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武松,有一個綽號叫“行者”。所謂“行者”,就是帶髮修行的和尚。

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

武松在景陽岡打死了老虎之後,人生就如過山車一般刺激。先是做到了陽谷縣的都頭,遇到了哥哥武大郎;繼而殺死了謀害武大郎的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刺配孟州;接下來在孟州過了一段舒心的日子,還差點娶了老婆;沒想到一切都是張團練和蔣門神設下的圈套,武松隨即大開殺戒,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揹負了19條人命……

揹負了19條人命,與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潘金蓮和西門慶謀害武大郎,本來就是犯罪之身;武松殺掉他們爲哥哥武大郎報仇,於法不容,情有可原。這次19條人命中,倒有一大半是無辜者。因此,官府一定要全力追捕武松。

事實上也是如此。武松血濺鴛鴦樓後,孟州知府“押了文書,委官下該管地面,各鄉,各保,各都,各村,盡要排家搜捉,緝捕兇首。寫了武松鄉貫、年甲、貌相、模樣,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如有人知得武松下落,赴州告報,隨文給賞;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發到官,與犯人同罪。遍行鄰近州府,一同緝捕。”

武松的綽號“行者”是由何而來的?爲什麼會被稱爲“行者”?

當時,武松已經逃到十字坡,被張青、孫二孃夫婦收留。可是,十字坡離孟州不遠,官府遲早會搜捕到這裏來,此地不宜久留,必須趁早離開,另尋去處。那時候,武松能去哪裏呢?張青推薦了一個地方:青州二龍山寶珠寺。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好漢楊志正在那裏落草,官軍都不敢去招惹他們,實在是逃避官府追捕、實現人生理想的好地方。

然而,從孟州十字坡到青州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武松臉上有很明顯的兩行金印,就這樣大張旗鼓地前去,被抓的可能性極大。怎麼辦呢?還是孫二孃有辦法,她拿了一套頭陀的衣服和一本度牒出來,將武松打扮成一個帶髮修行的和尚,這就是行者。

孫二孃手裏怎麼會有度牒呢?這就是另外一個悲傷的故事了,此處不表。這裏說說度牒的功用。

度牒出現於唐朝,由官府發給和尚尼姑,作爲出家修行的憑證。宋朝沿用這一制度。爲啥要發度牒呢?這是因爲,唐朝宋朝尊重佛教,和尚尼姑享有一定的特權,即免除賦稅和兵役。在北宋後期,如果和尚尼姑犯法,還能從輕發落。還有這麼好的事情?於是各地就紛紛自建寺廟,和尚尼姑越來越多。

武松的綽號“行者”是由何而來的?爲什麼會被稱爲“行者”? 第2張

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大家都去當和尚了,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官員,豈不是要喝西北風?於是,朝廷採取發放度牒的形式,來限制和尚尼姑的數量。和尚尼姑外出雲遊時,必須隨身攜帶,否則就可能被當作假和尚處理。

這樣一來,度牒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寶貝。北宋搞軍事是外行,搞經濟卻很有一套。朝廷很快就看出度牒蘊含的經濟價值,便根據和尚尼姑一生要交的賦稅和可能的犯罪情況,將度牒定價出售,賣給有需要的人。《水滸傳》中,魯智深打死“鎮關西”鄭屠後,逃到代州雁門縣,找不到躲難的地方,幸好趙員外早前在五臺山文殊院買了一道五花度牒,這才幫助魯智深到文殊院出家,以躲避官府的緝捕。

由此可見,度牒的作用簡直是神通廣大。

順便說一下,蘇軾在杭州當官時,爲了防止水災、恢復良田、便利交通,籌資疏通西湖。這需要一大筆資金。怎麼辦呢?蘇軾上書《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要求增撥杭州的度牒。皇帝大手一揮,給了100道度牒。蘇軾用100道度牒換了一大筆錢,再加上濟災餘款,這才籌到足夠的錢,修建了聞名遐邇的蘇堤。

武松就靠着孫二孃送的一本度牒,躲過了官府追捕,幾經轉折來到了二龍山,投靠了魯智深和楊志,坐上了第三把交椅。再後來,二龍山好漢投靠了梁山,武松就進入了梁山108條好漢之列,排名第十四位。在經過一番南征北戰後,武松拒絕回京城當官,選擇六和寺出家,被封爲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

至此,假和尚變成了真和尚。最終武松在80高壽去世,算是爲自己顛沛流離、悲喜交加的人生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