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門匾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引言

《禮記·樂記》中有言:“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衆所周知,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階級分明,禮制森嚴。而禮制其實是封建統治者維護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在一套完整的禮制中,皇帝在其中擁有絕對權威。古代禮制沿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細緻到家庭住宅的稱呼。古時候,很多家庭會在大門上掛上昭示自己身份或者姓氏的匾額,但是這個匾額上的字可是不能隨便寫的。

現如今,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很少能看到古時候那樣的高門大宅。不過在古代影視作品中,導演爲了交代事件發生的地點,便常常會使用一個特寫鏡頭——宅門上方掛着的匾額“某府”。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王府匾額

01

古裝劇中,只要是高門大戶似乎都可稱“府”。然而中國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不只是着裝打扮、房屋建築都有嚴格的規定,就是門口掛着的牌匾也是要按照等級書寫。在封建社會,真正能夠在大門上掛上“府”的匾額的家庭可說是寥寥無幾。

房屋建築的等級限制表現在大小、造型、使用裝飾等方面,比如現在經常用於仿古建築的黃色琉璃瓦,在大多數朝代只能用於帝王宮殿或者孔廟。包括大門上的門釘能有幾顆、門口能有幾級臺階、欄杆可以使用什麼材料、可以用什麼樣的花紋來裝飾等細節,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一旦在這些禮制上有任何僭越,輕則受罰,重則喪命。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第2張

▲故宮屋頂上的黃色琉璃瓦

所以,能在門口掛上“某府”的屋主,最基本要求必須是官員。那得是多大的官員,才能在匾額掛上“府”呢?專家表示,在不同的朝代,標準略有差異,但相同的是這些官員的等級都相當高。某種意義上,地位堪比皇親國戚。

“府”,最早記載於《周禮·天官大宰》:“百官所居曰府。”在周朝的時候,這個字的使用範圍是最爲寬泛的,只要是在朝廷爲官的官員,家中就可以稱爲“府”。到了宋朝,這方面的規矩就嚴格得多。按照《宋史·輿服志》中的記載是,在宋朝只有宰相和親王的住宅能稱之爲“府”,除此之外的其他官員住宅只能稱爲“宅”,普通老百姓的住宅就只能稱之爲“家”。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第3張

▲宋朝官員劇照

02

明朝延續了宋朝的這一規定,但因爲明朝廢除了宰相這個官位,所以在明朝就只有藩王的住宅才能稱爲“府”,其他官員和普通百姓的住宅跟宋朝時一樣分別稱爲“宅”和“家”。這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除了姓朱的藩王之外。就算是徐階、張居正之類掌控內閣,權勢滔天的大權臣,同樣不能在自己住宅的門口掛上“某府”的匾額。

滿清入關後建立的清朝,同樣延續了明朝的禮制。只有皇家王公貴族等人的住宅才能稱之爲“府”,準確來說,還不是所有的皇族的住宅都可以用“府”。只有被封爲郡王以上的皇族纔可以將自己的住宅掛上“府”的牌匾,郡王之下的皇族住宅,稱之爲“第”。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第4張

▲清朝恭王府大門

03

所以在有具體朝代背景的古裝劇中,無論什麼富貴商家或者武林大家,大門上直接寫着某府之類的,就很明顯僭越了禮制,是一個歷史知識的錯誤點。在清朝,即便是晚清第一名臣李鴻章,有權有勢,家財萬貫,但是家裏的大門一樣只能寫“李宅”。現在李鴻章故居的門上掛着的牌子寫的是“李府”,但那其實是後人重製的。在李鴻章那個時代,是絕不敢這樣做的。

當然在上述規矩之外,也並不是沒有例外。有一種情況下,有些住宅也可以掛上某府的牌匾。那就是祖輩中曾有人被皇帝封以高位。比如明朝的開國六公爵: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等等,他們家裏的匾額,就可以掛上“徐府”或者“常府”。

古代禮儀繁多,等級森嚴 門匾上能掛府字的家庭卻是寥寥無幾 第5張

▲常遇春劇照

但是這與他們的官職和權力無關,而與他們被封賞的爵位有關,爵位在公爵以下的官員就不能將自己的住宅稱爲府。而明朝又規定了,如果官員沒有軍功是不能封賞爲爵的。所以像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文官雖然手握大權,但是他們的住宅也只能稱之爲宅。

結語

軍功爵制是封建時期官僚體系的一種重要部分。一般而言,官位是行政系統裏的級別顯示,而爵位更像是附加的榮譽符號。如此,所謂“徐府”“常府”,也都是一種榮譽符號的體現。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似乎覺得沒多大意義。但在禮制森嚴的古代,卻是一項極難獲得的榮譽。

參考資料:

《禮記·樂記》

《周禮·天官大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