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明朝霍氏殺夫案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大明弘治年間,在孝宗皇帝朱佑憆的領導下,社會呈現出一派祥盛之象,這一時期也被史學家稱爲"弘治中興"。但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此間發生的一起離奇火災恰恰折射出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黑暗。

仲秋深夜房舍離奇失火

仲秋一日深夜,秋風瑟瑟,句章縣鄉下的一處屋舍突然燃起了沖天大火,一時間呼喊聲不斷,街坊鄰里紛紛驚醒。待衆人撲滅大火,發現男主人凌拔已經葬身火海,只留其妻霍氏保住性命

待第二日清晨,死者的弟弟凌振來到被大火燒盡的房舍前,嚎啕大哭,不能自已,然後質疑到"豈有火發婦人能走而男子反死乎?"便前往縣城報官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當時句章縣縣令是一個叫張舉的人,這個張舉向來以明察秋毫著稱。在聽聞此案後,便親自前往案發地查驗,由於距離較遠,待張舉行至凌家時,已經是月上樹梢之時。

張舉擡頭看去,發現天上那濃厚的雲彩在月光下被鑲上了一圈金邊,甚是絢麗。然後拖着疲憊的步伐便走進屋內,巡視四周,發現凌拔死相極慘,竟然沒有一處能辨認的地方,猶如一杈燒焦的樹枝,若不是那尚可辨認的人形輪廓,說不定會被當成燒燬的房樑。

那屍體渾身上下黑如焦炭,在周邊散落着一些已經被燒黑的銅錢。張舉細細查驗,發現這間屋舍與其他平民百姓的一般無二,便默默心想,看來這凌家倒是一個尋常百姓家,便劃去了謀財害命的可能。接着他來到屋外轉了數圈,並無發現有任何異常,實在是無從下手,便差遣小吏先將屍體安放妥當,自己去找那霍氏和凌振去了。

各執一詞究竟孰對孰錯

面對張舉的詢問,霍氏說到昨晚她與丈夫凌拔二人俱睡,忽聞霹靂聲響,便驚坐起,只見火勢侵襲,便急忙喚醒丈夫,一併奪門而逃。但到了門外,其夫由於貪圖室內的錢兩財寶,遂返回屋內。不料火勢兇猛,凌拔已經無路可逃,而霍氏也手無足措,只能看着丈夫被活活燒死。

但是霍氏的說辭卻遭到了凌振的強烈反對。只聽那凌振道:"吾兄素來仁厚,未曾與人交惡,也未有私仇在身,必是這婦人殺夫焚屍爾"。

二人當即爭執不下,此時,霍氏之兄霍由也到了這裏。這霍由生得一副善相,讓人一見便覺得是向善之人。張舉忙問"汝可知因果耳?"只聽那霍由言道:"吾妹嫁與凌拔,相守無異。但有惡叔凌振,欺兄慢嫂,累積仇隙"。

言語間儼然將矛頭指向了凌振,這使得張舉大爲頭痛。一番詢問下來,不僅半點線索沒撈着,還多了三張各執一詞的嘴,這使得本就疲憊不堪的張舉不由再生倦意,遂將三人遣散,命他們細細思考,待明日再審。

待第二日天明,仍然是秋風撲面。張舉喚來三人,詢問是否想起箇中線索,卻毫無所獲。此時,那凌振又叫囂道:"定是汝這婦人外有姦夫,遂殺夫焚屍爾"。這一喊不要緊,倒是一下子把張舉從睡眼朦朧中驚醒。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第2張

張舉大喜到,要分辨霍氏是否說謊,一驗屍便可知,死後焚屍和被燒致死會造成不同的表現。若是死後焚屍,則死者口鼻氣管內勢必沒有任何灰燼;若是生前縱火被燒而亡,則死者口鼻氣管內勢必會有大量灰燼,由此便可知那霍氏是否說謊。

遂吩咐小吏驗屍查驗,果不其然,在屍體口鼻氣管中並未發現燃燒留下的灰燼,這就說明凌拔必然是在死後被焚屍,也證明霍氏是在說謊。

面對鐵證如山,那霍氏不由渾身癱軟,竟當場倒地不起,張舉遂命小吏將霍氏關押聽候發落。在查詢律法後,張舉依法判處霍氏死罪,以凌遲處死。

老夫少妻引發的悲慘命案

原來,那凌拔祖祖輩輩都是平民百姓,到了他這一輩,家道更加衰落,經常窮的連飯都吃不上。這也就造成了凌拔一大把年紀了還沒有娶上媳婦,最後還是靠着自己豁了老命的打拼,才攢了一點小錢,去了個年輕貌美的媳婦霍氏。

但是這樣的老夫少妻婚姻註定不會長久。沒過多久,那霍氏便開始嫌棄凌拔年老貌醜,便想着改嫁,但是凌拔卻貪圖美色,始終不願意放她走。但是這霍氏生來性格剛烈,自然是不同意,便與其爭執數次,但是由於沒有凌拔的休書,她也不敢自行離去,而那凌拔由於多年的窮苦生活,早就練就了一副忍耐的性格。

就這樣,兩人的日子過得形同水火,霍氏數次主動提出讓凌拔休了自己,凌拔也屢次拒絕,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終於,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在凌拔熟睡後,不堪折磨的霍氏提刀殺死了熟睡中的丈夫。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第3張

然後點燃屋舍,焚屍滅跡,爲了做出人爲財死的佯裝,霍氏在焚屍前,還特地將一把銅錢撒在身體身邊。這樣的計劃簡直是天衣無縫,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是沒什麼文化的霍氏。

思想壓迫對婦女的殘酷迫害

這雖然是一起看似尋常的妻子殺夫案,但是它影射出古代封建思想對萬千婦女的迫害之深。霍氏即使再恨她的丈夫,也因爲沒有休書而不敢逃離。這體現了在當時,三從四德的封建思想陋習已經刻骨銘心,它牢牢地將千千萬萬婦女束縛在這副鐐銬之下,任憑她們掙扎,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探索明朝霍氏殺夫案背後的真相,映射出封建思想帝對婦女的迫害 第4張

雖然當時的明朝處於弘治中興,但是這些思想陋習就像張舉那晚看到的雲彩一樣濃厚,而那一派祥和的氣象只不過是鑲在外圍的金邊,讓人覺得無比絢麗。殊不知,一旦離開了月光的照射,那雲彩便會頃刻間變成黑暗的迷霧,四處飄搖。而那輪明月,不正好代表着年輕有爲的孝宗皇帝朱佑憆嗎?

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此時的大明雖然國富民強,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年輕有爲的朱佑憆僅僅在位18年就去世了,他的去世猶如夜幕中沒有了明月,而那些隱藏的弊端便像繁星一樣暴露在眼前,而思想的壓迫卻一直都顯現在外,從未隱藏。

這種封建思想陋習一直維持了數千年,直到清朝滅亡才逐漸消失,隨着人們思想的開化,流傳千年的思想糟粕已經逐漸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隨時代進步的開放思想。

結語

除了案件中折射的思想壓迫,還體現了古代高超的斷案技巧和完善的判案理念。其實張舉的斷案手段,早在三國時期就有記載。在記載中,作者詳細描述了生前被燒而亡和死後焚屍的詳細區別,並且爲以後歷朝歷代對於判斷死於火災之人的具體死因提供了可考的先例。

但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天意,三國時期記載這些的那個人,居然也叫張舉!這不禁使人浮想聯翩,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的奇妙,這麼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