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韓翃寫一首詞諷刺皇帝,皇帝爲何還給他升官?

韓翃寫一首詞諷刺皇帝,皇帝爲何還給他升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韓翃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罵人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讓對方啞口無言、毫無招架之力?還是發揮得酣暢淋漓、罵得滔滔不絕、從氣勢上壓倒對手?都不是。罵人最高境界是讓對方壓根聽不出來自己被罵了,反而覺得自己被誇了,或者覺得你說的話很對。在這一點上,有首唐詩可謂做到了極致。

唐詩裏面諷刺君王的作品其實不少。杜甫就寫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十分直白。不過我們知道,杜甫一生失意,連幼子也是活活餓死,經歷悲慘。和杜甫比起來,另一位寫詩罵皇帝的人幸運許多,皇帝非但沒看出來他的真實意思,反而下令給他連連升官。

這首詩標題爲《寒食》,作者是韓翃。以前的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完全分開的,寒食節這天的風俗是禁菸火,家家戶戶都吃冷食,爲的是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至於韓翃,史書沒有記載他哪一年出生,只知道他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考上了進士,之後發展一般。

韓翃寫一首詞諷刺皇帝,皇帝爲何還給他升官?

但憑着《寒食》,韓翃獲得了唐德宗(唐玄宗曾孫)的賞識,一路連升,最後做到了中書舍人(任職於等同宰相機構的中書省,爲皇帝起草詔令)。這首《寒食》內容是這樣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看起來很正常對不對?暮春時分,長安城裏到處飛舞着落花,家家戶戶共賞此景。寒食節又到了,東風輕輕拂過,御花園裏的柳枝被吹得斜了幾分。夜幕降臨,宮裏忙着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五戶高侯貴戚的家中。這麼一讀,似乎韓翃只是在寫寒食節的實景,毫無諷喻。

韓翃寫一首詞諷刺皇帝,皇帝爲何還給他升官? 第2張

而且這景緻寫得還不錯,讓人讀出了盛世安寧的感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首先看看末尾那句,“漢宮”、“五侯”指什麼?西漢時,漢成帝的母親是王太后,漢成帝登基,王家因爲太后的關係開始發達,漢成帝將王太后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都封了侯。

但前面說過,寒食節本來是天下人都要禁火的。宮裏不禁,照樣點蠟燭,不僅如此,那些像漢代“五侯”一樣近身侍奉皇帝、受皇帝格外恩寵的人,還會得到由皇帝賜蠟燭的待遇,這不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那些近臣貴戚家溫暖熱鬧,其他人家怎麼樣呢?

這首詩寫出來時,已經是中唐時期了。中唐有個特點,幾代皇帝都寵信外戚、或者宦官,以至於他們狐假虎威、藉着天子權勢無法無天。漢朝“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唐朝自唐玄宗以來,也是一樣的局面。

唐德宗繼位之前,唐朝宦官勢力就已經很膨脹了。而唐玄宗時,也有“楊氏擅寵,國忠、銛與秦、虢、韓三姨號爲五家,豪貴榮盛,莫之能比”的情況。結合這些來理解,不難發現韓翃是在諷刺皇帝寵信近臣,借古諷今,既然五侯跋扈,偏愛他們的皇帝,又能好到哪兒去呢?

只是韓翃太聰明,他在詩裏不提禁火的風俗,只說唐朝宮廷賜蠟燭的實情,讓人看不出諷喻的意思,只覺得是在寫天子恩寵。所以唐德宗記住了這個人,特意下詔把稱病在家的韓翃調出來,韓翃從此晉升沒斷過,晚年十分受重視,他的這首詩也被宮廷朝臣傳頌,人人稱讚他的寫詩水平高超。可以說,韓翃創造了一個罵皇帝不受罰、反而被賞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