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戰國中後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哪些小國存在?

戰國中後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哪些小國存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爲燕、秦、楚、齊(田齊)、韓、趙、魏,合稱爲“戰國七雄”。

除戰國七雄外,小國尚有宋、衛、東周、中山、魯、滕、鄒、費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爲七雄所滅。惟中山與他國互王,《戰國策》載其國之策(宋襄公一說爲春秋五霸之一)。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齊國國力最強。三晉之中,韓最弱小,魏都大梁最壯觀,趙國多名將。楚才晉用爲知名典故。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公元前221年,秦軍進而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羣雄割據。

戰國初期

春秋末年,經列國兼併,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專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公元前473年吳被越所滅。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爲諸侯。楚國在春秋末年被吳國入侵,國力受創,至戰國初年開始恢復,在南方稱霸。

戰國中期

至戰國中期,逐漸形成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爭雄的格局。最初,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在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更於前306年乘越國內亂的時候滅掉越國,攻佔了長江下游,並設江東爲郡,成爲六國中疆域最廣。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爲西周(以王城爲都)和東周(以鞏爲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

秦孝公任商鞅推行變法使秦國走入軍事強國,東方的齊國也在齊宣王經營下日漸強大。而如日中天的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年)和馬陵之戰(前341年)中兩次負於齊國,魏國走入下坡。魏惠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會徐州相王”。而秦國也乘機盡並魏國河西之地,迫魏國遷都至大梁。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爲王。秦、齊逐漸成爲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別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戰國晚期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由於秦國的勢力逐漸龐大,秦王統一天下的野心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在公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成了合縱政策,以團結之兵來對付秦國。之後由於秦王乘着勢力,利用技巧向各個國家擊破,使得五國團結分裂,導致全爲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楚違背縱約,與齊斷交而與秦結盟,被東方五國孤立,後秦背盟攻楚,並在兩國盟會中俘虜楚懷王,至楚頃襄王時,秦軍攻陷楚郢都,楚國自此一蹶不振。齊在齊湣王時,肆國勢強盛,侵燕滅宋,結果燕昭王組織五國聯軍向齊國反擊,齊幾乎亡國,後經大將田單收復失地,但國力大衰,之後採取親秦政策。趙胡服騎射,滅中山,戰國後期爲三晉中國力最強盛,但後來在長平之戰,趙軍被秦軍打敗,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趙自此無力抗秦。

六國滅亡

在戰國時代最後三十多年,東方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後來至秦王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中國。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連橫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爲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大敗趙(長平之戰)。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爲安,但受創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戰國中後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哪些小國存在?

公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爲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國家形態

史家指出,春秋時代諸侯演變爲戰國七雄,是“都市國家”向“領土國家”的發展,舊有的都市國家已失去獨立性。戰國七雄的對立,類似西方歷史上羅馬帝國與迦太基、敘利亞、埃及等對峙的情況。到領土國家統一起來,就形成古代帝國秦漢。

戰國中後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哪些小國存在? 第2張

泗上十二諸侯

泗上十二諸侯是春秋戰國時期,泗河流域的十二個諸侯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稱齊威王時泗上十二諸侯向田齊朝貢。在戰國中後期,中原除了戰國七雄,還有一些小諸侯國與七雄並存,包括“泗上十二諸侯”。最遲到戰國中期,這些小國依然存在,它們由向東擴張的楚國和向南擴張的齊國所吞併。

宋國(今河南商丘)

魯國(今山東曲阜)

衛國(今河南濮陽)

邾國(今山東鄒城)

薛國(今山東棗莊薛城)

滕國(今山東滕州)

莒國(今山東莒縣)

任國(今山東濟寧任城)

郯國(今山東郯城)

費國(今山東費縣)

邳國(今江蘇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