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葛亮去世後撐了29年的蜀國,爲什麼在魏國進攻時選擇投降?

諸葛亮去世後撐了29年的蜀國,爲什麼在魏國進攻時選擇投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劉禪爲何魏國攻入時卻選擇投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很多人的眼中,劉禪是一個實打實的昏君,蜀國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爲攤上了劉禪這麼個皇帝。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劉禪絕不是一個明君,但它也不是一個蠢才,他是一個心懷仁慈的中庸君主。

這時候可能有小夥伴會問,竟然這樣說,那爲什麼劉禪堅持了29年,最後卻又選擇了投降呢?其實這是因爲他看得清形勢,知道自己必敗無疑,不想再做沒有用的掙扎,因爲他心懷仁慈,不忍百姓因爲國家的事情無辜遭難,所以他選擇了投降。

諸葛亮去世後撐了29年的蜀國,爲什麼在魏國進攻時選擇投降?

那竟然如此,明知最後要敗,爲什麼不早早的投降,而非要苦苦堅持29年呢?這是爲了父皇對他的厚望,爲了不辜負諸葛丞相的犧牲,不想讓他們做的事情都白費,所以他竭盡全力,苦心經營,用自己的能力又讓蜀漢掙扎了29年。劉禪投降,因爲他識時務,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還非要做,有的人稱之爲勇氣,有的人稱之爲莽撞。

諸葛亮去世後撐了29年的蜀國,爲什麼在魏國進攻時選擇投降? 第2張

舉個例子,明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寧願死也不願投降,也不願意遷都南京,獲得了大家對他錚錚鐵骨的讚許,但在對他讚許的背後呢?是無數的百姓被屠殺,無數的百姓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劉禪沒有堅持抵抗,他和崇禎不一樣,有的人說他沒骨氣,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更是被人用來嘲笑劉禪的懦弱。但也正是因爲劉禪的退讓,這一舉動,讓他的百姓沒有遭到慘烈的滅亡。所以我覺得堅守不出與國共存亡是一種氣節,值得尊敬。但是投降保命也是一種態度,說不定還能避免臣民塗炭。所以我們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考慮一下,或許就可能得知他們當時的想法了。

諸葛亮去世後撐了29年的蜀國,爲什麼在魏國進攻時選擇投降? 第3張

明知前方道路可能有危險,但是還要向前走,這種做法究竟對不對,沒有人可以做出判斷,但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劉禪選擇了退讓,選擇了將劉備爲之奮鬥一生的江山讓給別人。他當了很多年的皇帝,前十三年,有諸葛丞相輔佐他,後二十九年,只有靠他自己苦苦支撐,或許他已經累了,不想再去和魏國打打殺殺,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子民流血,去當一個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就可以讓那些子民過上平穩的生活,這又有何不可呢?雖然,給予他們平穩生活庇護的,不再是蜀漢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