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冶在唐朝文壇上是什麼地位?她爲什麼會被認爲不守婦道?

李冶在唐朝文壇上是什麼地位?她爲什麼會被認爲不守婦道?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冶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李冶是唐朝中期享譽盛名的女性詩人,李冶從小便展現出了自己在詩詞方面的天賦,據說六歲便可作詩,還寫下一首詠薔薇詩。十一歲時,李冶被家人送到玉真觀出家,但李冶還是瀟灑自若,愛作雅謔,但這樣的性格也爲她日後帶來一些麻煩。李冶晚年時期被召入宮,但最後卻被唐德宗下令處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李冶這個人物,想了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看看。

李冶在唐朝文壇上是什麼地位?她爲什麼會被認爲不守婦道?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詩歌發展鼎盛的朝代。從唐朝文壇走出了無數風流才子,他們的作品,走進了我們的課本中。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雖說唐朝是一個極其開放的朝代,但是男尊女卑,這類不平等的制度依然存在。

我們今天介紹的女主角是一位女詩人,她的名字叫做李冶,字季蘭。

在歷史文壇上,男性詩人層出不窮,但是女性詩人,卻是寥寥無幾。尤其是在詩歌發展分外鼎盛的唐朝,女性詩人像是稀有物種一般。

但是李冶卻打破了這樣尷尬的境地,她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這足以證明了她在唐朝文壇上的地位,但是李冶這個女人,在歷史上也是十分最有爭議的。

《唐才子傳》曾經這樣記載李冶:“幼聰慧,及長姿容美豔,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

李冶從小便是一個十分聰慧的女孩子,她十分擅長詩歌。在李冶6歲那年,她曾經寫過一首詩,名字叫做《詠薔薇》: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鬢散,更念木枯榮。

這首詩乍一看文采非常,這畢竟是一個六歲孩童所作。但是當李冶的父親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內心十分吃驚,認爲這首詩不詳,他覺得李冶長大之後,一定會是一位不守婦道的女子。

李冶在唐朝文壇上是什麼地位?她爲什麼會被認爲不守婦道? 第2張

這又是爲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這首《詠薔薇》中“架卻”二字,“架卻”諧音“嫁卻”,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每個人婚姻的必經之路。因此,當李冶的父親,看到自己年僅六歲的女兒,對婚姻竟有如此想法的時候,內心十分詫異。

但是我認爲,這一切都是父母都想罷了,一個六歲的孩子,對於感情能有什麼想法呢?但是李冶的父親並不這麼認爲,他並不想讓長大後的李冶不守婦道,爲家族抹黑,於是在李冶11歲那年,他便將李冶送到了道觀,出家成爲了一個女道士。

可是誰曾想,道觀雖然遠離世俗,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但是唐朝文風開放,有許多的文人才子,都喜歡到道觀附近賞風,這些文人墨客都知道李冶曾經是遠近聞名的才女,他們都想一睹李冶風采。

而色藝俱佳的李冶,也並沒有按照父親的規定路線走,真的在道觀修身養性。元代文學家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記載,“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

在當時情形的渲染下,李冶曾經先後多次與數位男性產生了感情糾葛,諸如當時知名作家陸羽等人,這些男性都曾經對李冶許下了承諾,包括後來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等人均情投意合。《唐詩紀事》卷七八有云:“劉長卿謂季蘭爲女中詩豪。”

但是迫於現實無奈,他們一走了之。一次一次感情的失敗,讓李冶對於感情有了一番深刻的認知,她將自己的感情全部抒發在了詩詞中。

也就是說,李冶根本沒有在道觀裏修身養性,學習怎樣恪守婦道。而是追隨大唐開放的世風,效仿皇家公主、貴婦如楊貴妃、玉真公主等在道觀裏的放蕩風流,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才華,到處獵豔,成功地將自己演變成了文人墨客心中的情人。

而這,似乎與當初父親所擔憂的那樣:恐爲失行婦人。

唐朝貞元年間,唐代宗李豫得知她的才華,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唐代宗見到她後,曾發出感嘆:“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並將她留在皇宮創作。

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5月,涇原鎮士兵譁變,攻陷長安,擁立朱泚爲帝,改國號爲漢。唐德宗則帶着皇子、大臣和後宮妃嬪倉皇出逃陝西乾縣,這便是有名的:涇原兵變。

當時李冶滯留京城,最終被朱泚所“擒獲”。朱泚此前也早聞李冶才華,因而想讓她賦詩一首,來歌頌新朝。李冶被逼無奈,只能從之,但是沒想到,因爲這首詩,她竟日後丟了性命

李冶在唐朝文壇上是什麼地位?她爲什麼會被認爲不守婦道? 第3張

公元784年,唐朝宗室右武衛大將軍李晟收復長安,誅殺朱泚,迎回德宗,李冶的厄運便就此到來了。

《奉天錄》曾記載道:“時有風情女子李季蘭,上(朱)泚詩,言多悖逆,故闕而不錄,皇帝在克京師,召季蘭而責之曰:汝何不學嚴巨川?有詩曰: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遂令撲殺子。”

就是因爲李冶曾經被迫寫了一首讚揚叛軍的詩,最終唐德宗下令將李冶亂棍打死,一代才女最終紅顏薄命,化作一縷塵埃。

就這樣一個柔弱的女詩人,最終因政治鉅變,成了帝王無能的犧牲品。

清代餘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曾爲李冶鳴不平,言:“夫朱沈之亂,帝且不能守社租,委其臣妾以去,今季蘭以一女子,屈於兇威,指斥本朝,蓋非得已,德宗不諒其情,輒令撲殺,封建帝王之兇惡,於此可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