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文官武將究竟是何時分開的?史書對文官武將有着什麼記載?

文官武將究竟是何時分開的?史書對文官武將有着什麼記載?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武分離是國家體制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政治、軍事發展的必然結果。所謂文官武將分開,是指有了專職軍將,文官不再率兵作戰,這在史學界已達成共識。但是,文官武將究竟何時分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文官武將究竟是何時分開的?史書對文官武將有着什麼記載?

《史記》、《淮南子》稱:黃帝時已設立“司馬”等軍事首領官職。《今文通典·堯典》、《古文通典·舜典》稱:夏王朝設立了“司徒、司馬、司空”等文武官職。《尚書·洪範》稱:商王朝有“司徒、司空、司寇”和“馬、亞、射、戎、衛”等文武官員。

《舀壺》、《舀鼎》稱:西周中央政府有“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等文武百官。從《史記》等古籍看,西周繼承了夏商體制,雖分別設立了各種文官、武職,但卿、大夫既執掌政務,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馬只主管平時軍事行政,戰時統帥由天子臨時任命,征戰結束即解除統兵之權。《周禮》還詳細記載了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公旦多次率兵平定武庚管蔡及東夷叛亂,周宣王派秦仲統兵伐西戎,君吉甫統兵伐狁,方叔統兵伐荊蠻,穆公統兵伐淮夷,親自統兵伐徐夷的情況。

這些史實說明,西周以前文官武將並沒有分開。

春秋時期周王朝的王權下移,各諸侯均建立了常備軍,據《史記》、《國語》記載,國君是軍隊最高統帥,天子常親自率兵作戰,文官武將率兵征伐的也不少。周桓王二年,北制之戰,鄭莊公派大夫祭足、原繁、泄駕、公子伯和子元率兵抗擊燕軍(《左傳·隱公五年》)。周裹王十四年,桑楚泓水之戰,宋軍由襄公統帥,太宰子魚和大司馬公孫固輔助;楚成王派成得臣、鬥勃等軍將統帥楚軍(《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文官武將究竟是何時分開的?史書對文官武將有着什麼記載? 第2張

楚昭王元年,吳軍包圍潛城,楚王派王麇(宮廷主管)、王尹壽(營造、手工業主管),統帥救兵增援(《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周襄公十八年,城濮之戰中,楚成王令尹子玉率楚軍攻宋,晉文公親自出徵,派先軫、狐毛、欒枝、狐偃等軍將和大夫領兵作戰(《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春秋末期,吳楚柏舉之戰,吳王率文臣武將伍員、伯、孫武,擊敗了楚將尹子常、沈尹戎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皇率領的楚軍(《中國曆代軍事史》)。以上大量史實證明,這時的文官武將也並沒有分開。

戰國時期,各國新興地主階級執政後,見於以往國家上層官員文武不分,卿、大夫等奴隸主貴族平時管理政務,戰時統兵作戰,軍政權力過於集中,造成國君喪失大權的弊端,於是採取文武分職,以相、將爲百官之長,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政權機構。

《尉繚子·王霸篇》、《呂氏春秋·舉難篇》也有類似的敘述。所以,《中國軍事史》、《中國政治制度史》等都認爲,戰國纔出現了專職軍將和獨立的軍事系統。

戰國時期,戰爭規模擴大,軍隊數量不斷增加,軍隊指揮成爲一種藝術。帥軍隊的指揮官必須掌握專門的軍事知識,富有管理,訓練和指揮作戰的經驗。《韓非子·顯學》稱:“明君之吏,宰相必起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史記》、《呂氏春秋·異寶》,還有戰國取消分封制,按軍功授爵,從軍中選將帥的記敘。吳起、孫臏、樂毅、白起、廉頗等名將,正是遵循這個原則選拔起來的。

文官武將究竟是何時分開的?史書對文官武將有着什麼記載? 第3張

這時,文官只在朝中執掌政務,不再率領軍隊出征。例如,著名的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統帥魏軍的是龐涓,統帥齊軍的是田忌(孫臏爲軍師),統帥泰軍的是王(後爲白起),統帥趙軍的是廉頗(後爲趙括)這些專職軍將。

基於上述情況,史學界普遍認爲,文官武將分開始於戰國,而且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也有人認爲它始於春秋,因《國語》、《左傳》稱:春秋末期世襲制度多已廢除,軍將已開始按軍功選拔,多數諸侯大國中的軍帥,通常都兼三軍統帥,平時主管軍事行政事務,戰時負責指揮軍隊作戰,文官率兵出征者日益減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