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夷陵之戰後孫權處於大優勢的情況,爲何要放棄繼續進攻?

夷陵之戰後孫權處於大優勢的情況,爲何要放棄繼續進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吳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三國迷在討論三國的時候一定會談論到我們上面的問題,畢竟那是孫權距離奪取天下最近的一次,這次情況完全不同於赤壁之戰後的曹操,那爲什麼孫權會選擇在己方大優勢的情況下放棄進攻,重新結盟呢?

夷陵之戰後孫權處於大優勢的情況,爲何要放棄繼續進攻?

首先我們大略地說一下夷陵之戰。關羽因爲輕功冒進,被呂蒙、陸遜倆人合謀偷襲取得荊州,並且關羽也因此身死。這件事過去幾年後,劉備突然打着爲關羽復仇的旗號向東吳發起了進攻,此時的劉備身家已經不像當初一樣了。

劉備攻擊東吳之前可以說是事業的巔峯,大軍浩浩蕩蕩地發往了東吳。夷陵之戰中,兩軍對峙期間,酷暑來臨,劉備面對水軍遭到太陽暴曬,軍士疲憊不堪的問題,決定將水軍調派上岸,與陸軍何並紮營休整,準備入秋後再戰,因爲山地崎嶇,不便集體紮營,劉備選擇在森林茂密處連營百里。

因爲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而劉備水軍又全部撤回岸上,無法與陸軍形成呼應,也解決了陸遜的後顧之憂,所以陸遜抓住這個破綻進行了全面反攻。

夷陵之戰後孫權處於大優勢的情況,爲何要放棄繼續進攻? 第2張

就是這個決策,劉備一戰一敗塗地,不僅打光了所有的家底,就連蜀國內部都人心惶惶。此戰中,劉備真正損失的是黃權所部的五千餘人,和交戰時戰死的萬餘人馬,而據孫權向曹丕稱丞請援時說劉備支黨四萬,再加上參戰的少數民族沙摩柯的萬餘人馬,劉備參戰總人數應該在五萬以上。

但大量軍械輜重是肯定都損失掉了,而全軍多半是擊潰後逃散,並不是集中殲滅,畢竟火勢一起,蜀軍兵士不會坐以待斃,蜀軍本就擅長山地作戰,利用地形逃散者衆多。而在戰前,相信劉備會做戰爭失利後的撤退路線部署。劉備逃到白帝城後,收攏散兵不下萬人,再加上趙雲引援軍抵達永安,永安守軍應該接近兩萬。

從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肯定看得出來,劉備集團此時雖然傷筋動骨,但是還未傷及根本,還沒到十不存一的地步,所以此時的劉備情況和當時赤壁兵敗的曹操是差不多的,孫權雖然可以啃下來,但還是要顧及北方曹魏的虎視眈眈。

夷陵之戰後孫權處於大優勢的情況,爲何要放棄繼續進攻? 第3張

其次,東吳的高層領導組成很複雜,既不像曹魏那樣一人獨大的情況,又不像蜀漢那樣以“兄弟”爲主體的領導集團,東吳的領導集團屬於幾大家族同時掌控的,而當時的陸遜由於多年的戰功累積,已經構成了威脅到孫權地位的地步,即便是陸遜沒有篡位的心思,孫權也不敢讓他再立功下去。

最後,有句話就完全可以概括,“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國的地形複雜,尤其在跟東吳的交界處更是羣山環繞,要覆滅一個勢力只是幾支軍隊是不夠的,需要大軍團作戰。所以孫權不管是處於什麼樣的考慮,他都有足夠的必要去撤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