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唐朝爲何形成“藩鎮割據”,以至於“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756年,因潼關守軍在靈寶之戰大敗,十餘萬守軍全軍覆沒,哥舒翰被俘,潼關失守,安史叛軍進入關中,進逼長安,唐玄宗匆匆逃出長安城,西逃入蜀。

公元783年,因涇原軍東調之時,途經長安之時,並未得到朝廷的犒賞,將士羣情激憤,起兵圍攻長安城,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公元784年,剛剛回到長安城的唐德宗,又因削藩引起了動亂,再度被迫逃出長安城,逃往梁州。

公元885年,因唐僖宗寵信的宦官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矛盾激化,王崇榮與李克用聯手擊潰拱衛長安的神策軍,唐僖宗逃往鳳翔。

公元895年,河中節度使王崇榮病死,諸子爭立,唐昭宗採納李克用建議,立王珂爲河中節度使,引起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不滿,李茂貞引兵攻打長安,唐昭宗出逃,被華州節度使韓建劫持。

公元903年,朱溫進攻鳳翔,從李茂貞手中將唐昭宗擄到了洛陽城。

這便就是唐朝“國都六陷,天子九遷”中,與藩鎮叛亂有關的“六遷”。

那麼,唐朝爲什麼會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以至於“國都六陷,天子九遷”,這到底是“安史之亂”的遺留問題,還是唐朝建立以來自身的體制問題?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先給出答案:

唐朝出現“藩鎮割據”的格局,究其根源在自身的體制問題上,“安史之亂”在這其中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而“黃巢之亂”便就是引爆了“藩鎮割據”這個火藥桶的那一粒火星。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唐承隋制,繼續執行“都督州縣”三級制度,但是“都督府”這一地方最高行政區劃並非是在全國範圍內劃分,而是因爲唐初統一戰爭及邊防的需要,僅僅只是在內地要地以及邊疆重鎮設立,職權相當於後來的節度使。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第2張

如此一來,隨着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數代君王不斷開邊,唐朝極盛之時疆域東起日本海,西抵西海,北括玄闕州,南至羅伏州,國土面積達一千兩百多萬平方公里。在這片廣袤國土中,逐漸設立了三百多個州,唐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度大爲下降。

爲了加強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唐太宗在貞觀年間、唐玄宗在開元年間先後對地方行政制度進行改革,增設了監察區劃——道,道的長官稱之爲“採訪使”,相當於西漢時期的“刺史”,由朝中大員直接出任,負責監察所屬地區的官員,但卻沒有行政權力。

而在唐睿宗景雲年間,唐朝中央政府逐漸廢除了“都督府”這一行政級別,改設節度使,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則是逐漸形成了“天寶十節度使”。

如果唐朝一直能夠將監察權與行政權分離,也就是節度使負責行使行政權,採訪使負責行使監察權。沒有監察權的節度使處於由朝中大員擔任的採訪使的監督之下,根本沒有欺上瞞下,陰謀叛亂的機會,而沒有行政權的採訪使,也沒有叛亂的可能。

可是,問題就出在了這,有人憑藉着皇帝的信任將監察權與行政權合一——在唐玄宗時期,安祿山憑藉着唐玄宗的信任,得以將採訪使與節度使權力合一,這就爲此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公元762年十月,僕固懷恩指揮唐軍取得了昭覺寺之戰的大捷,史朝義一路潰逃。見史朝義大勢已去,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人先後獻莫州、范陽等地投降,使得史朝義走投無路,最終自縊而亡,“安史之亂”徹底結束。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第3張

此時因唐朝中央政府執行的是“只懲首惡,脅從不問”的平叛方針,因而田承嗣、李懷仙等人並未被追究責任,反而被授予兵權,拜爲河北三鎮節度使。至此,唐朝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在形式上重新統一了天下,但是因田承嗣、李懷仙等人並未被清算,反而再度授予了兵權,使得河北三鎮在實際上形成了割據。

但是,如果你以爲“藩鎮割據”的局面是這樣形成的,那就錯咯。

在“安史之亂”中,雖然唐朝因爲平叛的需要,在不少地方設立了節度使,但是這些節度使在地理位置上大致被劃分爲三大集團——邊疆節度使集團、中原節度使集團以及東南節度使集團。

邊疆節度使是以最初的“天寶十節度使”爲基礎形成的節度使集團,他們主要負責抵禦外族入侵。

中原節度使是在中原腹地設立的,他們設立之初是爲了抵禦“安史之亂”,改變“外重內輕”的軍事佈局。在“安史之亂”被平定後,他們又肩負起了監視邊疆節度使,拱衛中央朝廷的重任。

東南節度使則是在“安史之亂”中,唐朝中央政府爲了更好地控制東南財源而設立的,他們負責爲中央政府以及中原節度使集團提供財源支持。

由此一來,三大節度使集團相互制約,除去河北三鎮這一局部割據勢力,唐朝中央政府並沒有失去對藩鎮的控制,反而藩鎮還要處處聽從朝廷的命令。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唐朝爲何會陷入困境? 第4張

就算是割據一方的河北三鎮,也不能把他們視爲徹底的割據藩鎮,他們企圖遊離於中央統治之外,但是又不能否定中央政府,他們也會在很大程度上聽從唐朝中央政府的命令,用以安撫百姓。而且,在唐憲宗時期,還曾平定過河北三鎮,徹底消滅了割據。

也就是說,在安史之亂結束到唐懿宗晚年的這百餘年時間裏,唐朝非但沒有使得“藩鎮割據”這一形勢愈演愈烈,反而還在一定程序上打擊,甚至消滅了割據。那麼,唐朝又是爲何因“藩鎮割據”而亡的呢?

這還要從“黃巢起義”說起。在黃巢等人起兵之後,唐朝中央政府不斷增強藩鎮的獨立性,希望能夠藉助藩鎮的力量平定叛亂,卻使得一些如李克用、王重榮、高駢般的野心家趁勢而起,大批藩鎮坐大。他們只爲保全自己的實力,不願爲朝廷征戰,最後使得“黃巢起義”愈演愈烈,最後甚至攻佔了長安城。

等到唐朝中央政府好不容易平定起義後,這些藩鎮已經失去了控制,唐朝由此進入了藩鎮割據的兼併戰爭之中,中央政府開始名存實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