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國是怎麼統一洱海地區的?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國是怎麼統一洱海地區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詔國(738年-902年),古代國名,是八世紀崛起於雲南一帶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天覆二年(902年)唐人鄭回的後裔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爲王,建立“大長和”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被稱爲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爲“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國是怎麼統一洱海地區的?

淵源

哀牢王族中的舍龍(意爲“大老虎”)一族,爲避難遷居至邪龍(原哀牢國領土、今雲南巍山)。邪龍本是哀牢國領土,被漢朝強行設置爲邪龍縣,劃歸益州郡管轄,漢朝勢力退出後被豪酋佔據。舍龍一族的到來,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勢力不斷擴充壯大,逐漸形成以舍龍一族爲中心的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開始被稱作“蒙舍龍”或“蒙舍”。豪酋張樂進求爲拉攏舍龍一族,將女兒嫁予舍龍之子細奴邏。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舍龍之子細奴邏繼承蒙舍詔(王)。此時,洱海周邊也出現了幾個比較大的詔(王),洱海北面是河蠻人的浪穹詔(今洱源)、邆賧詔(今洱源鄧川)、施浪詔(今洱源三營),洱海東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詔(今賓川),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詔(今漾濞),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詔(今巍山),這些詔被漢史合成爲“六詔”。因蒙舍詔位於這些“詔”的南面,也被漢史稱作“南詔”。

興起

永徽四年(653年),爲獲得唐帝國的支持,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爲巍州刺史。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詔皮邏閣爲臺登郡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邏閣戰勝河蠻,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爲蒙歸義,進爵爲雲南王。封王制書裏說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邏閣謀乘勝兼併五詔,張建成建議厚賂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合六詔爲一。

王顯向朝廷代請,得唐玄宗允許。《新唐書》:“當是時,五詔微,歸義獨強,乃厚以利啖劍南節度使王昱,求合六詔爲一。制可。”“又以破渳蠻功,馳遣中人冊爲雲南王,賜錦袍、金鈿帶七事。於是徙治太和城。”唐玄宗給王昱敕文裏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五詔)持兩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殘破”。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國是怎麼統一洱海地區的? 第2張

皮邏閣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參與軍事,先滅越析,次滅三浪,又滅蒙嶲,很快統一六詔,南詔算正式立國。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唐朝亦用兵於南詔,《新唐書》:“初,安寧城有五鹽井,人得煮鬻自給。玄宗詔特進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境,取安寧城及井,復立馬援銅柱,乃還……”

壯大

南詔國依附唐朝,統一了六詔。天寶四年(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姓章仇)遣使至雲南,與皮邏閣言語不相得,皮邏閣很不滿意。

天寶九載(750年),閣邏鳳路過雲南(即姚州),雲南太守張虔陀侮辱同行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並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雲南,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史載“鮮于仲通爲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爲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

天寶十年(751年),鮮于仲通率兵八萬出戎、巂州,往擊南詔,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請還其所虜掠,表示願意歸附於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鮮于仲通不許,進軍至西洱河,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南詔方面亦損失慘重,雲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

天寶十一年(752年),吐蕃冊封閣邏鳳爲“贊普鍾(意爲贊普之弟)。天寶十三年(754年),劍南留後李宓(音密mì)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南詔首都太和城,全軍覆沒。這是唐最後一次出兵。第二年,安祿山反叛,唐無力再進攻,可是南詔還有意歸唐。閣邏鳳在太和城中立一大碑(南詔德化碑),表示叛唐出於不得已,對臣屬說,後世可能又歸唐,當指碑給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閣邏鳳知道依附吐蕃害多利少,兩國關係是不能持久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