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江南自古就是經濟繁華之地,而東吳對手工業又有什麼發展?

江南自古就是經濟繁華之地,而東吳對手工業又有什麼發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南自古就是經濟繁華之地,但真正使江南富庶起來的還是三國時期吳國的發展。吳國在南方大力發展經濟,同時手工業也發展迅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江南自古就是經濟繁華之地,而東吳對手工業又有什麼發展?

造船業

孫吳時期,孫休曾在建安郡侯官(今福州)設典船校尉,又稱曲郍都尉、曲那都尉,負責率領刑徒造船。其戰船有的上下五層,有的還能容納士兵三千人。

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曾在武昌建造船艦,取名「長安」,是可乘坐三千人的大型船艦。

《三山志》記載:吳景帝時,置曲郍都尉,領謫徒造船於此。(《舊記》:開元寺東直巷,吳時都尉營,號“船場”。)......(本志卷一《敘州》有“吳景帝時置曲郍都尉”之說,於此《敘縣》中復有“省典船校尉”,卷二十《職官》又作“曲那都尉”,注“又曰典船校尉”,知是東吳時之同一官職,並存之。)

由於東吳水軍的主力都在長江,因此石頭城很自然地成爲水軍的總部。它是長江沿線最大的碼頭之一,經常停泊有上千艘船隻。當時,中等載重量的船可以運馬80匹,大船可載軍士達3000人,有的船倉高達五層。這些船大部分都是福建的建安郡(今福州和閩侯縣一帶)製造的。

東吳時的航海規模已很可觀,能夠經常派出萬人以上的大艦隊航行於沿海島嶼和鄰國之間。海船上的水手,大部分是從閩、廣地區挑選來的。如公元230年時,孫權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帶領兵士萬人航行到了夷州(今臺灣省),這是臺灣與祖國大陸密切往來的最早的正式記錄。公元242年,孫權又派將軍聶友和校尉陸凱帶兵3萬人航行到海南島,密切了這個島嶼與祖國大陸的關係。

江南自古就是經濟繁華之地,而東吳對手工業又有什麼發展? 第2張

青瓷業

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向成熟。三國時期,青瓷器在產量、種類和質量上都比東漢時期有明顯提高。

吳國時,青瓷器主要產地包括如今浙江寧波、紹興、溫州及金華等地區,其原料爲一種含石英、高嶺、絹雲母類型的偉晶花崗石風化後的岩石礦,風化程度高,含有較多的高嶺石礦物。這種瓷土含鐵量較高,是燒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與石灰石配製而成的石灰釉,光澤好,透明度高。

銅鐵冶鑄業

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武昌和會稽是孫吳的兩個手工業中心。武昌的銅鐵器和刀劍大量地運到建業來供應王公貴族們使用。

孫吳的青銅鏡製造業最爲發達,這得益於中國東南部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從東漢中期起,會稽郡(相當於今浙江東部)就成爲了青銅鏡製作的中心。

紡織業

紡織業以葛布、越布最爲精緻,其柔軟程度甚至超過羅紈。孫吳還盛產“八蠶之錦”;孫吳宮廷內的織絡作坊擁有上千的生產者。這些都說明江南的絲織業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江南地區的經濟,經過東吳時期60年左右的恢復和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趕上或超過了東漢時期這一地區的最高水平。漢代江南的大城市只有吳、會稽和廣州等少數幾個,這時增加了建業和武昌兩座大城。吳、會稽、廣州、江陵和夏口(今武昌)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