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滅亡之際,當時的士大夫有什麼作爲?

明朝滅亡之際,當時的士大夫有什麼作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對於明朝來說,最爲令人印象深刻地位就是太監干政了。在相關的歷史書籍裏面,這幫患有身體殘疾的人基本心裏多少都有點問題。而且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好人 都是禍害。一個禍害厲害過一個。甚至可以這麼說,明代近287年國祚裏面,太監的勢力幾乎貫穿了整個明朝,自永樂皇帝初設東廠到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太監都在裏面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他們大部分都扮演着不太光彩的人物形象。但有句話說的好,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

明朝滅亡之際,當時的士大夫有什麼作爲?

爲何要這麼說呢,那是因爲只有在患難的時候,纔是見真情的最好表現,這正如我們玩的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這類遊戲一樣,關鍵時刻能拉你一把的絕對是你的好兄弟。而最能體現明朝"患難"的,那莫過於明末了。公元1644年4月25日凌晨,到了明朝這個公司徹底清盤的時候了,最後一任大明總經理崇禎皇帝因不忍看自己的祖先創立的大明公司被別人強行進駐掛牌,因此決定在北京煤山上自我了斷。而這個時候,被稱爲帝國良心的業務部精英們(士族),不管是業務總監也好,業務經理也罷,都沒有一個人站在崇禎皇帝的身邊,他們更多的人,都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新領導的領導了。

明朝滅亡之際,當時的士大夫有什麼作爲? 第2張

這個時候,陪伴在崇禎皇帝身邊的,只有他的祕書(太監)王承恩。搞笑的是,這個一直被士族們所唾棄的羣體,到了最後關頭也只有他們還保有那顆忠心赤膽。正所謂"時窮節乃現",誰是鬼來誰是人,一目瞭然。而更令人感動的是,崇禎斷氣後,王承恩將屍體從樹上抱下來,整理好崇禎的衣冠,折騰了一天一夜的王承恩這纔想到了自己的出路,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就這樣,王承恩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義舉讓後人敬佩不已。

而自譽爲明朝"正義"的王公貴族士族階層們,更多的卻選擇了苟活。由於投降的人太多太多,小編這裏就不列出來了,但列出一個不多的硬骨頭來禮部主事黃端伯就可以看出一二。清軍將領多鐸叫他投降,他堅決不同意,甚至在多鐸拿刀出來要砍他頭的時候,他也從容的把頭伸出來,大呼"拿去"。對多鐸也不得不感嘆:"南來硬漢,衆眼觀之,僅此一人也"而王公貴族們如魏國公也好,保國公也罷,從上到下,都是孬種一批又一批,沒一個好東西。

明朝滅亡之際,當時的士大夫有什麼作爲? 第3張

而且這幫人不光連太監比不過,甚至連乞丐都看不過去。在當時,有一個乞丐正在南京百川橋討飯吃,看到一大幫王公貴族文武百官們皆跪地恭迎清軍時,氣憤的在橋上書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修成命一條!"然後自己就從容我投橋投江殉了大明朝。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人雖然身爲乞丐,但又能做出如此抨擊時政的詩句,可見他在做乞丐之前也是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可惜兵荒馬亂淪落至此。但乞丐書生尚能如此,而士族卻苟且偷生,真滑天之大稽也。我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