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爲何其他諸侯國國君都稱公、侯、伯,而楚國卻始終稱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西周建立之後,周天子大封天下,其中除周天子稱“王”之外,諸侯王分別被封爲“公、侯、伯、子、男”五等。然而,我們提到當時的諸侯國,便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其他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之前,基本以各自爵位相稱,而唯獨楚國一直稱“王”,這又是爲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楚國融入周朝體制失敗,進而與周天子決裂說起。

楚國雖助周滅商,但卻並未被納入體制

三千六百多年前,剛剛建立的商王朝,開始在中原大地上不斷擴張,而自認爲是祝融後代的楚人祖先,因不屬於商王朝的血脈家族而備受冷落,在商朝軍隊的不斷驅使下,他們只能被迫離開中原,不斷向人煙稀少的南方遷徙,並被商人視爲“南鄉之夷”。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數百年後,備受商王朝欺凌的楚人終於找到了復仇的機會,隨着商王朝的衰弱,崛起商朝西方的周國開始崛起,並開始聯合周圍方國密謀反商大業,而楚人的酋長鬻熊同樣在受邀之列,楚人將此視爲重回中原的大好時機。於是,鬻熊便率領這一支楚人軍隊,參與到了周文王推翻商王朝的行動中。

鬻熊死後,其子熊麗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協助周人一舉推翻了商王朝的統治。勝利之後,周王朝對於在戰爭中出力的部族紛紛得到封賞。不過,正如《荀子·儒效》中的“立七十一國,姬姓獨佔五十三人”所言,周天子將自己的同姓宗室分封在了最爲重要的地方,又對異姓中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和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部落也進行了封賞。

然而,在這場浩大的分封儀式中,不知道是因爲楚人太過弱小,還是因爲楚人的蠻夷身份,亦或是楚人所在太過偏僻,周天子的封賞名單上,偏偏漏掉了楚人。毫無疑問,在楚人犧牲了自己酋長鬻熊的情況下,周天子的所作所爲,無疑讓楚人倍感傷心。

楚國好不容易位列諸侯,卻仍被周人視爲蠻夷

直到數十年後,當週成王回顧先祖的創業史時,才注意到了被遺忘的楚人,念及楚人在推翻商王朝統治中對周王室的幫助,周成王這才冊封鬻熊曾孫、熊麗之孫、熊狂之子熊繹爲子爵,“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第2張

雖然楚人得到了周王室的承認,然而正如《史記》、《孔子世家》中“號爲男子五十里”的記載,楚人雖然受到了周天子的冊封,但不僅爵位較低(除被封男爵的許國外爲最低),而且封地極爲狹小,只是被分封在了以丹陽爲中心的一片極爲狹小的地帶。

由於封地狹小,且又是尚未被開發的偏遠地區,因此立國之初的楚國是極度貧困的,根據《楚居》的記載,楚人好不容易建成了一間祭祀大堂,卻窮的拿不出祭祀的祭品,不得已之下,楚人只好跑到鄰居鄀國偷了一頭小牛,在晚上偷偷祭祀。

而就在楚國立國後不久,周王室便傳來了一道命令,周成王要舉行諸侯會盟,楚國也在被邀請之列。諸侯朝見天子,是必須準備朝賀之禮的,雖然當時的楚國還很貧困,但熊繹還是攜帶了桃弧棘矢等地方特產,涉渡漢水、丹江,翻越秦嶺,風塵僕僕的跑去朝見周天子。

然而,當熊繹獻上貢品之後,卻並未享受到應有的禮遇,岐陽之盟大會舉行那天,熊繹被攔在了殿外,周成王拒絕了熊繹入殿的請求。於是,當諸侯王們在大殿之中飲酒作樂之時,周天子反而令熊繹負責管理置茅縮酒,並作爲火師,與鮮卑之君一起在殿外看守看守火堆。

如上,楚人好不容易被封爲了諸侯國,結果不僅封號極低、封地極小,而且岐陽之盟上的遭遇,也使得楚人認識到,他們還是被傲慢的周天子和中原諸侯視爲與鮮卑一樣的蠻夷。然而,當時勢弱位卑的楚人,還沒有資格與周天子講條件,因此熊繹只能選擇逆來順受。

周昭王之後與周天子決裂,楚武王熊通之後楚君皆稱王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第3張

周成王去世之後,在周康王即位的朝賀儀式上,周康王宣佈將給幾位功勞卓著的諸侯以賞賜,一直對周成王畢恭畢敬、盡職盡責的熊繹本以爲這次總該有自己了吧,結果周天子再一次將楚人拋之腦後。

這使得楚人認識到,要想獲得尊重,就必須首先強大自身。

此後,楚人一方面繼續卑事周王室,另一方面卻開始“篳路藍縷”,通過辛勤勞作來不斷擴充國力。根據周宣王賞賜給晉國的楚公逆鐘銘文來看,到了周昭王時期,楚人已經逐漸強大了起來,並且和虎方、揚粵等地一起叛亂,與曾國、鄖國、息國等爭奪銅礦產區。

得知此事的周昭王極爲惱怒,遂於周昭王十六年(前985年),以曾國、鄧國和鄂國等諸侯國爲先鋒,親率大軍南征虎方、荊楚、揚粵等地,在這場長達八年的戰爭中,周王朝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其中在第二次南征中,周朝軍隊在漢水邊幾乎全軍覆沒,而在第三次南征中,剛剛凱旋的周昭王也因橋樑垮塌而落入水中,最終死於漢水之濱,這便是“昭王南征而不復”。

經過這場戰爭,楚人與周王室可以說幾乎徹底決裂,不過由於當時的楚國還不是周天子的對手,因此楚人並未立即反叛,而是繼續暗中積蓄力量。

到了熊渠在位時,楚國不僅已經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並不斷對外擴張,隨着周夷王時各諸侯開始輕慢周天子,楚君熊渠更是乾脆立長子康爲句亶王,中子紅爲鄂王,少子執疵爲越章王。

到周厲王時,爲了重新確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朝開始不斷攻伐叛亂地區,爲保存實力的熊渠,雖然選擇了自動去其王位,取消對兒子的分封,繼續臣服於周。但

熊渠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諡”的思想

(意思是說既然你們將我們楚國視爲蠻夷,那麼我們便不再遵循周朝的爵位制度了),卻深深的影響了楚人,而這位之後楚人稱王提供了思想基礎。

春秋時期,楚國爲何不像其他國家,始終稱呼爲王 第4張

到了周桓王時,由於西周已經滅亡,而東遷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又有弒父嫌疑,周天子開始喪失威望,各地諸侯蠢蠢欲動。

當此之時,楚君熊通也開始不滿自己爵低位卑,遂以“先祖鬻熊子事文王 ”爲由,通過漢陽諸姬向周天子討要更高級的爵位,在遭到周桓王姬林拒絕後,熊通乾脆於周桓王十六年(704年)再度自立爲王,是爲楚武王。

自此之後,當中原王朝仍然尊奉“尊王攘夷”,繼續沿用周天子分封爵位之時,楚國卻再也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歷代楚國國君皆以“王”爲稱號。而到了楚莊王時,楚國早已崛起爲了南方大國,楚莊王更是率兵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楚人“問鼎中原”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