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爲何要重農抑商?朱元璋認爲商人造成了社會不安定

明朝爲何要重農抑商?朱元璋認爲商人造成了社會不安定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貶抑商人,朱元璋他特意規定,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卻只能穿絹、布兩種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學、當官,都會受到種種刁難和限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爲何重農抑商,這是因爲,商人通過各處奔走獲取大量財富,這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就算有錢朝廷也視其爲流民,這是其一。

其二,商人各處奔走,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廢朝難管理,收稅都找不到人,所以在封建政府眼裏,商人就是毫無價值的社會蛀蟲。

明朝爲何要重農抑商?朱元璋認爲商人造成了社會不安定

最後,在獲得大量的財富之後,商人們往往會大量的購買土地,這就造成了土地兼併,也就變相的增加了失地農民的數量,造成了社會不安定因素。

明朝雖然立國之初有着重農抑商的政策,可是這個政策自成祖皇帝時期便就有所鬆動,到了宣德年間各種政策便大都廢棄,因此商業便逐漸恢復,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商業活動,甚至達到了商業繁榮的地步。

太祖高皇帝早年間的經歷,讓他深知勞苦大衆的不容易,因此自立國以來,太祖高皇帝便實施輕徭薄賦的惠農政策,並讓身邊皇子、大臣深深的銘記住百姓的艱苦要把惠農政策堅持下去。受到太祖高皇帝的影響,建文帝、成祖高皇帝、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都實行了輕徭薄賦愛惜民力的政策。這些政策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底層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同時也間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從太祖高皇帝登基至今已有百年餘,這百多年來,我們商人的地位也可以說是經歷了“大落大起”。大明朝前期的政策是重農抑商,強調以農爲本,商業爲末,因此商人的地位也是不高的。

明初,四民順序爲“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爲四民之末,即比奴婢的地位稍高一等。

而且在商人穿衣方面明文規定,家中有一人經商,全家不可用綢、紗,只可用絹和棉布;並且大明朝廷承襲古制,規定商人及其後代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也就斷了商人企圖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爲官改變階層命運的後路。

此外,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導致商人“地位低”的觀念在民間也是深入人心,即便是大商賈如沈萬三那種人物,也是被當作出身低賤之人,像我們這種小商人以及小攤小販更是被人瞧不起,被人當做賤民。

明朝爲何要重農抑商?朱元璋認爲商人造成了社會不安定 第2張

好在自成祖高皇帝起,抑商的一些政策便有了些“鬆動”,我們商人的地位也開始慢慢的有所提升。

到了宣德年間,商引、店歷之制也開始逐漸廢棄不再實行,商人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商業開始慢慢壯大,太祖皇帝當初費盡心思建立的等級制度也就開始崩盤。加之商人運用積累的資本開始運用各種手段如捐錢買官、子孫讀書入仕、用金錢僱傭人代服勞役等不斷讓自身地位得到提升。最終達到了現在商人在民間備受仰視的程度。

大明朝的商人都是有商幫的。

在太祖高皇帝時期,商人地位極其低下,不受法律的保護,加之民間認爲“無商不奸”直接導致了我們商人在民間可謂是備受歧視、寸步難行。

於是有威望的商人便號召大夥成立商幫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和衷共濟,增強自我保護力。同時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成爲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制定者和左右者。

我大明朝的商幫主要有徽商、晉商、龍遊商幫、洞庭商幫等,本人出身於浙江衢州府,自然是龍遊商幫的商人。有了商幫,商人在生意上便好過了很多,商幫發展壯大後,社會地位更是水漲船高,讓我們商人得到了足夠多的好處。

因爲商幫是一個互幫互助的組織,一家有難百戶相助,當有一個行商被騙時,我們多個商家出來幫其討回公道,對方看着人多勢重自然就有所收斂了。再者商幫可以以一個組織的名義去和官府打交道爲商幫裏裏大大小小的行商爭取相關利益,降低疊加的賦稅以及擺平獅子大開口的貪墨之官。

總而言之,商幫的出現,讓我們這些常年離家在外的行商獲得了極大的便利,化解了部分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同時也讓自己生意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