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由唐朝的藩鎮制度來看,趙匡胤爲何會下令不殺士大夫?

由唐朝的藩鎮制度來看,趙匡胤爲何會下令不殺士大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的時候爲了加強防禦力量,在全國設置節度使統率諸軍、鎮,以此方便徵調全國軍隊。節度使一職對一方的軍隊有專制的權力,“受命之日,賜之旌節,謂之節度,得以專制軍事。行則建節符,樹六纛。外任之重,無比焉。”發展到後來,節度使更是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各地往往對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離心狀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由唐朝的藩鎮制度來看,趙匡胤爲何會下令不殺士大夫?

唐玄宗時期,在緣邊防禦外族的地區設立了十個節度使,全國精銳部隊多調於此,而安祿山更是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唐朝出現了外重內輕局面,終於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釀成了安史之亂。

後來雖然安史之亂被平定,但是並未能進一步消除節度使對朝廷潛在的威脅。唐朝末期,黃巢起義之後,唐帝國已名存實亡,各方節度使形成擁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明、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勢力最大。各節度使在自己的管轄區域爲所欲爲,朱全忠更是一度控制了皇帝,濫殺朝臣,最終在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宗,自行稱帝,建立了後梁。唐朝最終滅亡在自己起初用意於維護統治而設置的節度使之手。

朱全忠建立後梁之後,並未能統一全國,之前唐朝設置的一些勢力強大的節度使紛紛擁兵自重,且互相攻殺,失敗的一方則爲之兼併。其中軍事實力最強、在唐亡後建號稱帝者,先後有五代,其餘還有割據一方,立國改元子孫相傳者爲十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依靠武力,分別割據一方,原本的唐王朝被許多小的政權所代替。

由唐朝的藩鎮制度來看,趙匡胤爲何會下令不殺士大夫? 第2張

五代十國境內之節度使亦多驕橫跋扈,其部下也多爲強兵悍將,武力奪權之軍事政變不斷髮生。唐朝的節度使遺禍延續至此仍未結束,長期的戰亂以及動盪的政局給廣大人民造成極大的危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