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清照被譽爲詞國皇后,她爲何不滿丈夫趙明誠的行爲?

李清照被譽爲詞國皇后,她爲何不滿丈夫趙明誠的行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她是詞國皇后,詞壓江南,文蓋塞北,令無數英雄競折腰。她出生北宋,卻被後世稱爲南宋詞人,一場“靖康之亂”生生地將她的人生劈成兩半。1127年,金國南下攻陷北宋國都東京,徽欽二宗、後宮妃嬪、皇親貴臣共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接着宋高宗繼位,倉皇南逃,北宋滅亡,南宋開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時的李清照跟着丈夫趙明誠到江寧(位於南京)知府任上任職,路上看着逃往的黎民百姓、大臣軍士,不禁感慨“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她深深覺得宋朝當時就是缺少像王導、劉琨那樣的賢相良將,纔會在金兵的鐵蹄下節節敗退。她對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失望到了極點,然而令她更不滿的是丈夫趙明誠的行爲。

李清照被譽爲詞國皇后,她爲何不滿丈夫趙明誠的行爲?

趙明誠當時是江寧的知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市長兼軍區副司令。可惜,趙明誠不懂“在其位謀其政”,他一心只惦記着他的金石收藏。1129年,御林統治官王毅準備發動叛亂,趙明誠的手下察覺了,並向他稟報了這件事。可是趙明誠醉心金石,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果然不久,王毅發動兵變,幸好屬下早有準備,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叛亂結束後,屬下想去向趙明誠稟報,卻找不到他人。

原來在叛亂初始,聽到聲響的趙明誠就帶着兩個手下,利用繩子,趁着夜色,墜城而出,獨自逃跑。當時看到趙明誠縋城而逃時,我想起另一個夜縋出城的人——燭之武。當年鄭國被秦晉圍城,燭之武夜縋而出,孤身一人,深入敵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晉國退軍,解了鄭國的燃眉之危。可是趙明誠夜縋,卻是爲了逃跑,扔下一城百姓,實在枉讀聖賢書,沒有半分骨氣。

後來趙明誠便因爲臨陣脫逃被朝廷革去職位,而知道丈夫行爲的李清照是既憤怒又羞愧。她跟着被罷官的丈夫前往江西,途經烏江,想起西楚霸王項羽,再對比當今的南宋君臣、懦弱的丈夫,便寫了這首霸氣凜然的千古絕唱——《夏日絕句》,全詩如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大丈夫活着就要做人中豪傑,爲國鞠躬盡瘁,死也應該爲國捐軀,成爲鬼中英雄。就像項羽一樣,寧可戰死也不肯過江東,苟且偷生。李清照用短短20字,抒發了她對南宋苟且偷安、丈夫臨陣脫逃的強烈不滿。縱觀全詩,毫無女兒態,反而比一般男子更顯氣概。

李清照被譽爲詞國皇后,她爲何不滿丈夫趙明誠的行爲? 第2張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什麼是人傑?當年漢高祖劉邦曾說張良、蕭何、韓信是三大人傑,他得天下,全靠這三人。而“鬼雄”最早出現在屈原的《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這是屈原爲悼念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所做的。李清照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閨閣女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嬌嬌柔柔,以“婉約”著稱的女子,卻擲地有聲地說出要做“人傑鬼雄”這樣的話。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有幾個男子能比得上?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年項羽被劉邦圍困,四面楚歌,當他殺出重圍,來到烏江之畔時,身邊僅剩28騎。當時烏江亭長爲他準備好了一艘船,勸他渡江,江東雖小,還有百姓數十萬,足以稱王。可是,當年項羽出江東,帶了8000子弟,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還肯尊他爲王,他卻是無顏面對,何況苟且偷生不是大丈夫所爲。所以他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建議,下馬衝入敵中又殺了數百人,最後自刎而死。

後人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衆說紛紜。杜牧有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他是惋惜的;王安石卻說“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他認爲就算項羽過了江東,卻也不一定能改變什麼。他們只是對項羽過江東的結果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而這裏,女詩人讚賞的恰恰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節。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願,這是一種“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豪氣。

相比於宋朝王室,不顧百姓死活、祖宗基業,拋棄中原大好河山,退守南方,苟且偷安,項羽確實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真豪傑。而能寫出這樣力透紙背、慷慨雄健詩篇的李清照也是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