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趙明誠究竟算不算是李清照的良配?

趙明誠究竟算不算是李清照的良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當時18歲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是一段琴瑟相合、伉儷情深的美好婚姻。

趙明誠長李清照3歲,父親趙挺之曾任太學博士、尚書右丞等官職,直至尚書右僕射(丞相)。傳說趙明誠幼時,父親欲給他擇親。一天,他在午睡的夢中讀了一本書,醒來只記得3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趙明誠如實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後說,他將會娶一名善於文辭的妻子。趙明誠問這3句話何意,父親解釋說:“言與司合,就是‘詞’;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也就是說你將是詞女之夫。”這則傳說十分有浪漫色彩,不過很可能是後人杜撰,卻也說明兩人的姻緣十分美滿。

趙明誠究竟算不算是李清照的良配?

從現存的大多數史料來看的確如此,趙明誠和李清照是一對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婦。著名李清照研究專家徐培均在《李清照》一書中談到,他們都愛好文藝,不但在詩詞創作上互相唱和,而且共同整理研究金石書畫。新婚之後,他們的感情尤其濃摯熱烈。趙明誠有時陪李清照到郊外春遊,有時帶她參加親朋的宴會,這些都能從李清照的詞中找到記錄。李清照還有一些藝術水平極高的詞作書寫了趙明誠不在身邊時的深深思念,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

不過,二人婚後不久,李清照孃家和夫家均被捲入到朝廷的政治鬥爭之中,並且分屬完全對立的兩派,她只能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中生活着。此時趙明誠給了李清照很大的精神支持,他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過父親,卻用自己的行爲愛好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傾向。據他的姨父陳師道說:“正夫(趙挺之字)有幼子明誠,頗好文義。每遇蘇、黃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於父。”蘇、黃即蘇軾和黃庭堅,是與其父親立場對立的黨派,也就是李清照父親李格非所屬的陣營。趙明誠此舉,無疑對李清照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持。

兩人居住在青州的10年期間,度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生活。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說:“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給,衣食有餘。”趙明誠集中精力蒐集金石書畫,李清照則協助整理校勘,經常“夜盡一燭爲率”。這一時期兩人的生活沒有離別和政治干擾,十分愜意自在。靖康之變後兩人輾轉南下,不久後趙明誠因患瘧疾離世。趙明誠的離世讓李清照悲痛不已,還寫過一篇祭文表達對亡夫的深切哀悼。

對於兩人的婚姻生活是否如此美滿,也有學者提出過質疑,主要問題集中在趙明誠是否納過妾。從現有有關趙、李二人的史料看,中華書局的《李清照資料彙編》涉及到190餘種典籍,裏面均沒有出現過趙明誠納妾的記載。也有一些史料中記錄了趙明誠“無嗣”,無子能保存其畢生所存珍貴文物。不過近些年學術界有人注意到“趙明誠……諸子”的記錄。在明弘治本《八閩通志》卷六十八《人物》中有一條關於趙明誠哥哥趙思誠的記載,介紹的是趙氏族人南渡後遷居泉州的情況。其中有一句寫道:“明誠以集英殿修撰帥禁令,卒於官,諸子亦徙居於泉……”結合前後語序,這裏的“諸子”應該是指趙明誠之子,而非趙思誠之子。

《八閩通志》是現存古代第一本福建省通志,《四庫全書總目》對這本書的學術水平評價頗高。它其中記錄的趙氏兄弟及其相關情況與其他史料出入不大。只有“趙明誠……諸子”的記載與其他資料出入甚大,因此也有人將其視爲趙明誠納妾的證據,即“趙、李無嗣”而明誠有子。不過,這條史料也是孤證,沒有其他佐證證明其記載的確是實情。

趙明誠是否納妾的話題之外,學術界仍有質疑兩人感情的觀點。有學者認爲,二人在青州生活時“賭書潑茶”的故事並非恩愛的表現,李清照曾自言“予性喜博”,趙明誠所說的“飽食終日”就是嘲諷她。也有學者認爲,公元1129年,建康城中發生叛亂,趙明誠棄城棄妻而逃,只關心藏品而不愛憐妻子,對李清照“戟手遙應”,“戟手”在當時有謾罵之意。也有學者將李清照很多表達思念之苦的詞解析爲“詞中所述之女未必就是詞人本人”,甚至認爲《聲聲慢·尋尋覓覓》是李清照表達無子之苦的作品。

總之,皆因李清照所留史料太少,學術界一些觀點並無充足的證據,故而引發有過度猜測意味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