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

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武則天臨政的武周王朝被歷史學家們譽爲“政啓開元、治宏貞觀”。可見那應該是一派強盛景象,但爲何在面對當時還十分弱小的契丹部落的叛亂,武周王朝卻屢屢討伐失敗呢?

當時,契丹部落因爲災荒,民衆飽受飢餓。當時鎮守營州的都督趙文翽不僅僅不賑濟災民,還視契丹酋長如同奴僕。於是,契丹首領揭竿而起,反了武周。

武則天聽到後十分震怒,派了三次軍隊討伐,結果次次敗退,最後還是假借突厥之手,這纔將契丹部落的叛亂鎮壓了下去。

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

看似強盛的武周王朝,他的軍事實力爲何卻如此不堪呢?這原因到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武則天身上,同時,也是當時女人執政的一個很大弊端。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靠着無比血腥的手段上位,直接間接死在她手上的人數以萬計, 其中就包括了初唐時期的文臣猛將,就因爲這些臣子們是反對她的,自然是要殺個精光。

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軍界奇才先後因爲政治原因被武則天誅殺。再加上外敵強大,長期屢建戰功的名將王孝傑和婁思德就在不久前被吐蕃國擊敗,因此遭受貶謫。

於是,武則天陷入無將可用的尷尬局面。

因爲武則天沒有真正的名將可用,她不得不虛張聲勢,靠人多勢衆來吆喝壯膽。她派遣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二十八位將領率領大軍出征。

歷史上女人爲將着可能會有一些,但女人作爲一個軍事指揮家就有些夠嗆了。武則天是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和手段,但在軍事上,她可能就比軍事小白強上一些。

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 第2張

古來用兵之道貴在精而不貴多,二十八個將領太多了,又互不統屬,各自爲戰,又或者爲了一些功勞相互掣肘。更何況,這次武則天派出的將領沒有幾個是能打仗的,基本上是看着自己軍容強盛,想着去戰場混個功勞而已。

任人唯親

除了亂點將之外,武則天還任人唯親,或許是因爲她沒有安全感吧,所以纔將這種安全感寄託在與她同姓同血脈的武家人身上。

三次討伐契丹,她都將軍事大權交給自己的三個侄子。第一次,任命武三思爲安撫大使;第二次讓武攸宜鎮守漁陽,撈取勝利果實;第三次派武懿宗爲大軍統帥。

寇振海飾演武三思

武則天任人唯親,昏招頻出,她任命的這些武家人要麼不作爲,要麼當縮頭烏龜,要麼未戰先怯。將熊熊一窩,有這樣的統帥在,武周軍隊安能不敗?

第一次討伐契丹,武周軍隊就先後遭遇了三次伏擊。第一次是在硤石谷,曹仁師等將領率領的部隊遭遇契丹軍隊伏擊,大敗;緊接着,曹仁師等人還不吸取教訓,在黃麞谷時又一次落入敵人的口袋,張玄遇、麻仁杰被生擒活捉,武周將士屍橫遍野;最後,契丹人繳獲唐軍大印,僞造軍令命後軍總管燕匪石、宗懷昌等人火速跟進,武周後軍也和前軍一樣,被契丹伏擊,終於全軍覆沒。第一次討伐契丹失敗,武周舉朝震驚,自從貞觀元年突厥入侵中原後,大唐軍隊還未遭遇過如此大敗。軍隊都敗了,要武三思這個安撫大使也就沒用了。

武周王朝在面對契丹部落的叛亂時,爲何會屢屢失敗? 第3張

第二次討伐契丹是在契丹叛軍首領李盡忠病死後,武則天認爲契丹羣龍無首,叛亂應該很快壓下。但讓她沒想到的是,李盡忠雖死,孫萬榮還在。孫萬榮召集部衆重新出徵,攻克了冀州和瀛洲,河北震動。再加上突厥背信棄義,武則天慌了手腳。於是第二次討伐契丹開始。重上戰場的王孝傑立功心切,重兵深入,遭遇契丹埋伏,王孝傑墜崖身死。孫萬榮趁機南下,燒殺搶掠,橫行無忌。鎮守漁陽的武攸宜硬着頭皮討伐,大敗後龜縮不出。第二次討伐契丹又失敗了。

第三次以武懿宗爲統帥的討契丹大軍未戰先怯,以二十萬大軍對陣幾千契丹騎兵居然要逃跑。武懿宗一溜煙跑到相州,契丹人不費一兵一卒,得了趙州城和武周的所有輜重。要不是因爲突厥人貪財,將契丹一座寶藏城給屠了,致使契丹兵卒再無士氣,否則武周第三次討伐契丹依舊會失敗。

雖然第三次討伐契丹成功了,但是功卻不在武周,而是因爲突厥人無信的本質偷襲了契丹,才導致的武周不戰而勝。

由此可見,此時的武周王朝看似強盛,其實外強中乾,軍事是一個國家的拳頭。而武周的這對拳頭卻是如此的無力,可見武周王朝看似強盛的背後其實隱藏着的卻是無比空虛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