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超新星”一詞在美國首先被使用,那麼它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超新星”一詞在美國首先被使用,那麼它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20世紀30年代,沃爾特·巴德和弗裏茨·茲威基在威爾遜山天文臺時,起初的工作相信這只是一種新類型的新星。“超新星(super-novae)”這個名詞在1931年巴德和茲威基在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場演講中首度被使用,然後在1933年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會議中被大衆使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超新星”一詞在美國首先被使用,那麼它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1938年,連字號被取消,成爲現代出現和使用的形式。因爲超新星是一種在星系中相對罕見的事件,在銀河系大約每世紀只發生三次,要獲得好的研究樣本,就需要定期監視許多星系。

星系中的超新星在通常情況下,它們被發現時,都已經發生了。科學上對超新星最感興趣的是距離測量——例如,作爲標準燭光——需要觀察其峯值亮度。

因此,至關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它們,最好能在達到最大亮度之前。業餘天文學家的人數遠遠的多於專業天文學家,在尋找超新星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常,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一些鄰近的星系,比較早些時候的照片來發現。

在20世紀結束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改用電腦控制的望遠鏡和CCD發現超新星。業餘天文愛好者也喜歡這種裝置,也有專業的設置,例如卡茨曼自動成像望遠鏡。

最近,超新星早期預警系統專案(SNEWS,Supernova Early Warning System)已經開始使用網絡的中微子探測器來對超新星提出早期預警。中微子是一種微粒,在超新星爆炸時會大量產生,並且它們不會被星系盤的星際氣體和塵埃明顯的吸收。

超新星的搜索分爲兩類:那些聚焦於相對較近的事件,和那些尋找較遠的爆炸。因爲在膨脹的宇宙可以通過測量其多普勒頻移估計在遠方已知發射頻譜的距離(或紅移);越遙遠的天體有越大的退移速度,所以比附近的天體有較高的紅移。因此,搜尋分爲高紅移和低紅移,其間的分界約爲紅移z=0.1–0.3的範圍,其中,z是無單位量。

“超新星”一詞在美國首先被使用,那麼它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第2張

高紅移超新星的搜尋,通常涉及超新星光變曲線的觀測。超新星的光譜用於研究超新星的物理和環境時,低紅移的會比高紅移的更爲實用。低紅移的觀測也依靠哈勃曲線的低距離結束端,這是用來描述距離相對於可見星系紅移的曲線。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美國教授佩爾馬特、美澳雙國籍教授布萊恩·施密特和美國教授黎斯3人獲獎,他們通過研究超新星發現宇宙正加速膨脹、變冷,稱整個宇宙最終可能變成冰。醫學獎首次頒給已故學者。化學獎、和平獎、文學獎、經濟學獎等獎項將陸續公佈。2011年的諾貝爾獎獎金仍爲1000萬瑞典克朗。

2011年11月,美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利用望遠鏡進行新的紅外線觀測,已經證實中國東漢時期記載的天有異象,客星侵主,是第一次有記載的超新星爆炸。

2016年3月,由美國聖母大學天文學家彼得·加爾納維切領導的科研小組用了3年時間分析開普勒所觀測的50萬億顆恆星的光譜,結果找到兩顆超新星,其中一顆名爲KSN2011a,大小相當於近300個太陽,距地球約7億光年;另一顆名爲KSN2011d,大小相當於約500個太陽,距地球約12億光年。

研究人員在較大的超新星上首次觀測到激波暴,但在較小的超新星上卻沒有觀測到。他們猜測這可能是因爲小的超新星周圍環繞氣體,遮擋了所產生的激波暴。

加爾納維切在一份聲明中說:“激波暴的閃光可持續約1小時,因此要捕捉到一次這種閃光,要麼是運氣特別好,要麼得持續不斷地觀測數以百萬計的恆星。”美國航天局的聲明則將這一發現稱爲天文觀測上的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