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西漢的丞相封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麼會形成丞相必封侯的慣例?

西漢的丞相封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麼會形成丞相必封侯的慣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西漢的丞相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漢朝(分東西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而西漢則是從公元前202年開始,到公元8年結束,共歷十二帝 ,存亡有二百一十年。

在西漢時期,曾經出現過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那就是西漢幾乎所有的丞相,被封的都是侯爵,除了呂后當政時,呂雉大封呂氏宗親,因此呂后的侄子呂產曾被封爲王之外。

爲什麼西漢的丞相,幾乎沒有被封過王的?也很少有被封侯以下的爵位的呢?

1、漢承秦制

漢朝初期,漢朝的朝堂上很多官職,都是基本照搬秦朝的。而秦朝時的丞相權力很大,丞相是輔佐皇帝處理朝廷政事的幫手,相當於現代的總理一職,是“百官之首”。也就是說,國家大事並非皇帝一個人來管理和決策,皇帝要與文武百官商議,讓丞相最大程度參與管理和決策,再讓丞相協調各級下屬讓官員去執行。

西漢的丞相封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麼會形成丞相必封侯的慣例?

所以,丞相的地位就顯得舉足輕重,他需要經常協調百官決策和管理國家大事,並聯結皇帝。然而,丞相在與百官商議的時候,也不能總在皇宮裏商議,畢竟皇宮是皇帝的私人大院,所以丞相就需要重新尋找一個和百官商量事情的地方。

這個時候,丞相的府邸建設就顯得尤爲重要,因爲那不光是丞相居住的房子,更是他辦公開會的地方。這也就形成了皇帝在皇宮裏上朝開會,而丞相就得在丞相府辦公開會的局面了。然而,在漢朝制度中,丞相無權開設府邸,只有獲封侯爵爵位的人,纔可以開府。

所以,漢朝初期的一些丞相,都是從侯爵裏面挑選出來的。漸漸地,後來也就形成了丞相必封侯的傳統。

2、時間的洗禮

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已有百年曆史,一個國家的風貌已經成型,此時的開國功臣們以及世家侯爵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尤其是開國功臣的後代們,在這些人又不是多麼出色的情況下,朝廷肯定是不願意耗費更多資源養“閒人”,不能讓這些人一直帶着“開國功臣”的名號享受太多國家資源。

而漢武帝時,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且他重用的人才也多是儒家大師,又或者用一些外戚來做丞相。說白了,自此之後的丞相,就是皇帝憑個人意願,想讓誰做丞相,丞相就是誰。

西漢的丞相封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麼會形成丞相必封侯的慣例? 第2張

這麼一來,那些侯爵世家的人,隨着朝廷開始採用“皇帝意願外聘”的方法任命丞相,不再從那羣功勳之後裏面挑選。他們就會不服氣:我們是世襲的,我們祖祖輩輩都給皇帝打工,在朝堂之上也站了多少代人,爲侯爲相,即侯爵也就是丞相,憑什麼現在不再從侯爵裏面選丞相了?

那麼,這些侯爵世家要如何管理呢?換句話說,現在以皇帝個人意志選出來的丞相要怎麼才能服衆?所以,國家就有必要提高丞相的爵位和政治地位,於是就給丞相開創了封侯的慣例。

3、丞相必封侯制度的定型

漢朝初期時,大多功臣都是有能之士,而能封侯的人,除了有功,還要十分忠誠才行。所以,即便是權力給得很大,他們也會專心治理好國家,不會有犯上作亂的問題。

但到了漢武帝時,這些侯爵功勳的後代經過近百年時間的洗禮,質量就下降了好多。換句話說,他們經過幾代人的延續,早就不是跟劉邦征戰四方時的熱血兄弟了。經過這麼多年,他們也都深諳“爲官之道”,成了玩弄權術的老狐狸。

因此,繼續在侯爵之中來選丞相就不再合適,這麼做難免會選出一大堆庸才。而且,若是侯爵世家再給丞相這種高官大位,而相權又過大,其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足以和皇帝對抗,甚至平起平坐,這對維護皇權獨尊也太危險了。

西漢的丞相封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爲什麼會形成丞相必封侯的慣例? 第3張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如果採用職位變換,把某位侯爵削除爵位換成丞相是否可行?答案是:這一定是不太可行的。因爲侯爵是世家,皇帝如果突然摘了世家侯爵的頭銜,讓他去當一個不能世襲的丞相,只要是有點智商的人,肯定不願意。但既要保留侯爵世家,又要給這些侯爵丞相大位,這又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舉措。這時,讓一個背景不夠強大的非侯爵之人,令他在當上丞相後順便封侯的辦法,就顯得更爲妥當一些。

於是,西漢就逐漸形成了丞相必封侯的慣例,但總的來說,丞相封侯制度,其實是西漢時期的統治者在左右爲難之下不得已實行的的無奈之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