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漢朝,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八面玲瓏,智足飾奸,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漢武帝一朝的丞相幾乎都不得好死。

三個被殺,兩個自殺,其中田蚡被免職驚嚇的精神分裂而死。

公孫賀聽說武帝要他做丞相時,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綬”。

相比之下,始終被漢武帝青睞的公孫弘不僅得了善終,而且無軍功仍封侯,算得上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一丞相。

公孫弘的一生,三起三落,養過豬,做過牢頭,六十歲參加高考,最後官至丞相,堪稱傳奇。

但同時期被漢武帝評價爲社稷之臣的汲黯,卻痛罵其是老戲精,其中是非曲直,恐怕難以一文詳述。

所以,今天我們只講關於他的五個小故事。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一個故事,記錄在《西京雜記》。

發生在公元前124年,公孫宏76歲的時候。

公孫弘年輕時一直過窮日子,起初當過獄卒--薛縣監獄民警,還算是公職人員。

後來不知爲何被炒了魷魚,只好到海濱給人家放豬。

上有老下有小,家裏實在太窮了,一直熬到四十歲纔開始讀書。

後來歷經兩次高考,被漢武帝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終於在70多歲時當上了丞相。

當時薛縣有一小吏名叫高賀,和公孫弘曾是好哥們。

此時看到公孫弘飛黃騰達,便從家鄉薛縣趕去投靠。

公孫弘當丞相後,廣招天下門客,對待自己這位老鄉自然也是熱情接待,吃住都安排好了。

但是沒幾天,這位老鄉就憤怒告辭,出了大門也不急着走,而是在大街上四處敗壞公孫弘。

高賀說:“我這位丞相老鄉,太會裝了。裏面穿着綾羅綢緞奢侈名牌,外面卻故意披着粗布麻衣。自己偷偷吃蒸魚煎熊掌,對外卻只做個辣椒炒肉接待客人。不知道的,還真以爲他有多勤儉呢!”

“內服貂蟬,外衣麻枲,內廚五鼎,外膳一餚,云何示天下!”

高賀由於太氣憤,一直敗壞到天黑才起身返程,一時間,京城無人不知公孫弘人品有問題,是個沽名釣譽的老戲精。

公孫弘下班回家,聽說了此事。

貴爲丞相的公孫弘並沒有去追究老鄉高賀的責任,他一聲嘆息,留下千古名句:寧逢惡賓,不逢故人!

不怕操蛋的客人,就怕老家的熟人啊。

那麼公孫弘真的如老鄉所說,是個人品低下,好東西藏着的隱形富豪嗎?

還真不是,公孫弘雖然位極人臣,但日常生活居然很儉樸,公孫弘睡覺蓋粗布被子,每頓飯只有一個葷菜,主食都是粗糧,薪水奉獻給親人門客,從來沒有私人存款。

“弘爲布被,食不重肉”;

“弘身食一肉,脫粟飯,故人賓客仰衣食,俸祿皆以給之,家無所餘。”

這樣的窮日子,連鄉下人高賀都過不下去,以爲丞相公孫弘藏着一手,但卻是丞相公孫弘生活的真實寫照。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公孫弘的“儉”。

雖然這種生活水平連老鄉都看不起。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2張

第二個故事,記錄在《史記》裏。

發生在公元前126年,公孫弘74歲的時候。

那時候,公孫弘還不是丞相,剛剛被漢武帝任命爲御史大夫。

還是因爲公孫弘節儉的名聲太大,同朝爲官的汲黯忍不住吐槽公孫弘,他對皇帝說:

“公孫大人太能作秀了,身居高位,年薪豐厚,手握實權,卻故意過的如貧民,還廣爲傳播,弄的天下人人皆知,太奸詐了。”

漢武帝一想,平時上朝,大家都西裝革履,唯獨公孫弘粗衣粗布,一身擦玻璃工人打扮,確實有些奇怪。

漢武帝便主動叫來公孫弘問話:汲黯說你平時節儉,是故意耍詐,對不對?

這是一句十分嚴厲的問話,說明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可公孫弘卻出乎意料,他不但沒有絲毫惶恐,反而欣然承認。

公孫弘答道:汲黯說的沒錯,朝廷之中,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還是他了解我,我之所以節儉,確實是在作秀。

這一下子把漢武帝弄糊塗了,作秀還敢這麼囂張?

公孫弘接着解釋道:

“臣聽說歷史上,管仲作齊國丞相,極其奢靡,但仍使國家稱霸諸侯;

後來晏嬰作丞相,極其儉樸,國家治理的照樣很好。

既然作丞相的不管奢華與樸素,都能治理好國家,我爲什麼不能效仿晏子呢?

我儉樸,並努力宣傳,正好引領下級官員效仿,一起省錢,這對於國家絕對是好事情啊。”

漢武帝一聽,頻頻點頭,覺得這種作秀確實是一件好事。

如果事情就此結束,那也只能說明公孫大人艱苦樸素、應變一流。

但公孫大人的政治水平絕對不限於此,他接下來的一番話,直接鎮住了漢武帝,讓皇帝認識到,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丞相的最佳人選。

公孫弘說道:“而且,我爲陛下感到高興,陛下有忠誠正直的臣子,我纔有機會和陛下有此番交流,汲黯,是個大忠臣啊。”

高,實在是高!

公孫弘這是告訴漢武帝,我不僅艱苦樸素,而且忠心耿耿,更會團結同事,從不記仇。

從此,漢武帝便知道公孫弘謙讓,不久,破例提升其任漢丞相。

“天子以爲謙讓,愈益厚之。卒以弘爲丞相,封平津侯。”

第二個故事,與其說展現了公孫弘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寬容,倒不如說,暴露出公孫弘的一個“深”字。

具體原因,要從第三個故事說起。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3張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124年,公孫弘76歲的時候。

這一年,右內史(首都市長)的位置空缺,公孫弘奏請皇帝,隆重的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上面他所說的老鐵——汲黯。

他對漢武帝說:“首都皇親國戚多,一般人惹不起,非德高望重敢作敢爲者不能勝任,所以,我推薦汲黯。”

汲黯多次當衆羞辱、背後告發自己,公孫弘還能不計前嫌的推薦老鐵升官,似乎是以德報怨的榜樣。

但,汲黯卻不這麼想,就連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聽到這個推薦時,也要驚呼一聲:這是把汲黯往火坑裏推啊。

要知道,右內史這個職位雖然風光,皇親國戚、達官貴胄都在管理之下,但是放到汲黯身上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爲汲黯的性格太倨傲,連漢武帝都受不了,更別說這些皇親國戚了,久而久之,得罪人一多,隨時有被黑掉的危險。

《史記》記載: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欲誅之以事。

其實在得知汲黯詆譭自己的時候,公孫弘就已經將其恨之入骨。

不久,公孫弘又向漢武帝隆重推薦董仲舒任膠西國國相。

他說出了理由:滿朝之中,唯有董仲舒學高品優,德高望重,只有他才能擔此大任。

漢武帝欣然同意。

滿朝文武獲知此事之後,都驚訝不已:董博士命不久矣。

董仲舒將要去服務的領導,是漢武帝的哥哥膠西王劉瑞,董仲舒的幾位前輩國相,都被此人無端殺害。

董仲舒是漢代首屈一指的儒學大師,早在景帝朝就被拜爲博士,名滿天下。但這似乎並不是公孫弘推薦他的全部理由。

據《史記·儒者列傳》記載,董仲舒對公孫弘善於拍皇帝馬屁非常不屑,遭到了公孫弘的記恨。

以弘爲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

公孫弘對得罪過自己的人,從來都是笑臉相迎,隱而不發,其實他一直在等,等時機來了就突然出手。

所以,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公孫弘的“陰”。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4張

第四個故事,記錄在《漢書》裏,發生在公元前127年,公孫弘73歲。

主父偃與公孫弘同朝爲官,是內朝的首席智囊。

這位主父偃曾和公孫弘在是否設立朔方郡問題上發生矛盾,曾將公孫弘懟的體無完膚。

公孫弘不得已低頭認錯:我是山東的鄙陋之人,不知築朔郡有這些好處,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滄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經營朔方郡城。

漢武帝接受了丞相公孫弘的認慫,開始按照主父偃的提議辦事。

後來主父偃上疏武帝實行推恩令,深得武帝歡心,一年四遷,一時風頭無兩。

不久,主父偃奉旨查辦齊王,犯下大錯,導致齊王自殺,激起了諸侯貴戚們的強烈不滿,武帝也非常生氣,下令將主父偃抓進監獄。

不過,漢武帝捨不得殺自己這位心腹干將,畢竟主父偃所作所爲都是爲了自己集權而賣力。

而此時,一個落井下石的聲音出現了:“主父偃不死,天下不安!”

說這句話的,正是平時從不忤逆上意的丞相公孫弘。

這次,他一反常態,無比堅決的要求對主父偃處以極刑,並說出了殺人的理由:

“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爲郡,入漢,偃本首惡,非誅偃無以謝天下。”——《漢書·主父偃傳》

漢武帝被驚醒了,前朝的諸侯叛亂還歷歷在目,他突然意識到,公孫弘是對的。

結果,主父偃被處死滅族。

漢武帝本來不想殺的人,不僅死了,而且還被滅族。

所以第四個故事,是關於公孫弘的“狠”。

但凡被公孫弘惦記上的,關鍵時刻,一定要你命。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5張

到了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記錄在《資治通鑑》裏,發生在公元前123年,公孫弘已經77歲了。

這位丞相,已經快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淮南王劉安意欲謀反,暗中聯繫軍隊,並悄悄佈局刺殺衛青。

不僅如此,這位仁兄就連日後當皇帝的玉璽、手下大臣的印章、漢使的信節都準備好了,看來皇帝夢做了不是一天兩天了。

當然,自信滿滿的劉安,也經常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對造反成功後的場景展開暢想。

他對自己手下說,我要造反成功了,汲黯肯定是硬骨頭,公孫弘肯定做漢奸。

“漢廷大臣,獨汲黯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 至如說丞相公孫弘等,如發蒙振落耳!”

雖然劉安還沒有來的及造反就畏罪自殺了,可是他留下的這句評價,可害苦了公孫弘。

這種看法,後來一傳十,十傳百,逐漸成了當朝同事們的共同評價。

而且,“發蒙振落”四個字,戴在公孫弘的頭上,一千年一千年的流傳了下去,印在成語詞典裏深入人心。

似乎這個故事,要體現公孫弘的一個“奸”字。

實際上,故事並沒有完。

公孫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第6張

即使朝中大臣都因此取笑公孫弘,但有一個人完全不在乎這件事,他就是漢武帝,他將淮南王的案子交到了公孫弘的手裏。

哪怕,當時公孫弘病重無法處理政事,害怕耽誤國家大事,主動上書請辭丞相之職。

但漢武帝也堅決不同意,並表示,這件事只有你能辦,他大手一揮,准假養病。

過了幾個月,公孫弘身體康復,漢武帝纔開始舉行會議,公孫弘與廷尉張湯等把衆人的議論上奏武帝,淮南王的末日才正式來臨。

諷刺的是,看不起公孫弘的淮南王,正好就死在公孫弘這裏。

儘管公孫弘的評價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漢武帝對這位丞相絕對信任。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戊寅,做了6年丞相的公孫弘薨於任上,到死也沒能退休。

史書裏,公孫弘勤儉節約、有大局觀,但也愛記仇、愛挖坑。

他似乎算不上是一個好人,但也不能說是一個壞人。

他確實很難定義,但毫無疑問,在漢武帝眼裏,公孫弘是一個有用的人。

他節衣縮食,不管動機如何,他堅持清貧了一輩子。

他推薦汲黯任右內史,不管初心如何,汲黯後來果然將首都管理的很好。

他建議殺主父偃,不管目的如何,橫行無忌的主父偃死後諸侯王果然沒反。

他推薦董仲舒,不管用心好壞,膠西王劉瑞果然被董仲舒鎮住。

對人的評價,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特別是在職場之上,人臣的好壞,多看點工作成效,少說點誅心之論,挺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