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偷渡陰平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偷渡陰平是魏國滅蜀國之戰的錢關鍵性環節。蜀國依仗着地利割據一方,陰平小道坎坷難行,又有劍閣爲天然屏障。隆中對裏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這裏既有廣袤肥沃的成都平原,也有崇山峻嶺的劍閣陰平,易守難攻。只要是好好把守沒有守不住的,魏國兵馬想過去是事比登天,可是這些險要地形並沒有擋住魏國的大軍。他們突破了重重險阻踏入了成都平原,最後滅了蜀國,爲以後三國統一打下關鍵一戰。這原因除了蜀國國力衰弱,最主要的就是魏國兵將抱着必勝的決心,不畏險阻的來打這一戰。

蜀國末期的情況是岌岌可危的。本來諸葛亮死後靠着蔣琬費禕的休養生息政策蜀國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畢竟先富國才能強兵,沒有國力拿什麼打仗?可是自從費禕遇刺之後情況就急轉直下。姜維主張出兵北伐中原,他是想完成諸葛亮的遺願,復興漢室,恢復中原,統一天下。可是漢朝早就不得人心了,蜀國的人大多數沒在漢朝生活過,這個口號早就失去了吸引力。而且連連征戰消耗國力,百姓疲憊,都很厭戰。老是打仗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這使本來就底子不厚的蜀國更加弱小。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姜維十一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不能對魏國造成本質的傷害,相反耗費自己的實力。很多人都反對姜維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連廖化都勸他:“連連征戰,兵士疲憊,而且鄧艾不是等閒之輩。我們不要知道他不可爲還要做這件事。”姜維不聽,還想着統一大業。理想是好的,可是你要實際,蜀國的力量比魏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你的實力,伐得了中原嗎?姜維採取的是以攻爲守的策略,繼承了諸葛亮的策略。後出師表裏說:“伐魏國家會滅亡,不伐魏也會滅亡。與其坐等着滅亡還不如伐魏。”這樣可以彰顯國力,牽制敵人,使他疲於應戰。可這樣的後果沒有傷害曹魏,卻使自己每況愈下。畢竟蜀道難行,長途跋涉運糧相當困難,魏國的供給是源源不斷。到這個時候以攻爲守並不實際。

更壞的是現在蜀國內部也不穩定。劉禪信任宦官黃皓和小人陳袛,陳袛是費禕提拔的,有才無德,與黃皓沆瀣一氣,因爲會鑽營,會溜鬚,深得劉禪信任。陳袛死後黃皓操控權柄,禍亂朝綱,大臣們懼怕他的威懾紛紛依附黃皓,正直的人也紛紛明哲保身,不敢與黃皓對抗。黃皓敗壞蜀國國力,危害不亞於當年的十常侍。姜維退守沓中,黃皓曾經想派自己的親信閻宇代替姜維,劉禪把姜維召回。姜維知道以後非常生氣,對劉禪說:“黃皓專擅朝綱,應該把他殺了。免得他禍害國家。漢朝就是讓宦官弄得滅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訓。”劉禪不以爲然:“黃皓就是一個弄臣,就是專權又能有多大作爲?你怎麼就容不了一個小小宦官。”

姜維一看得罪了黃皓,結果還好的了?搞不好我就像何進,竇武那樣讓宦官殺了。就聽從郤正的建議到沓中屯田。一來熟了的麥子可以補充軍需,二來可盡圖隴右諸郡,三來魏國人不敢正視漢中,四來將軍領兵在外沒人能打你的主意。可是就是因爲這一避禍,姜維遠離了政治中心,沓中在甘肅,離成都遠了去了。他常年在外,沒有辦法控制中央。朝中又沒有合適的人才輔佐劉禪,只能任由他昏庸亂政。這等於姜維在逃避責任。你要是在成都就可以控制局勢。

蜀國的國力越來越弱,已經遠遠沒有當年諸葛亮在世的生機勃勃了。魏國有使者到蜀國轉了一圈回來後對司馬昭說:“現在蜀國的情況是,進入了朝堂,聽不見中直之言。經過田野,百姓面有菜色。就好像燕雀在橫樑上做窩,不知道大廈就要着火了。”連唯一會打仗的姜維都被擠兌走了,這個國家沒什麼希望了。司馬昭覺得滅亡蜀國的時機到了。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第2張

公元263年皇帝下詔說;“西蜀國土小,人口少,姜維好大喜功,經常侵犯我國疆土。如今他避禍到了沓中,囤積糧食做長遠打算。那個地方勞役沉重,百姓無法忍受。況且聯合弱小共伐無道是戰爭的原則。蜀國依仗的就是姜維的那點兵。如今姜維遠離後方,孤立無援正是進攻的好時機。於是派鄧艾,鍾會,諸葛緒兵分三路,起兵20多萬攻打蜀國。鄧艾從沓中進攻姜維,諸葛緒在陰平切斷姜維歸路,鍾會在分出三路分別由子午谷,斜谷,洛谷進兵奔赴漢中。姜維建議劉禪派張翼董厥守住安陽關口,陰平。可是表章都被黃皓壓下來了,根本不讓劉禪知道,他還繼續陪着劉禪飲酒作樂。而且用巫蠱之術迷惑皇帝,讓皇帝以爲平安無事。

所以魏國大軍來了很多人居然不知道。直到鍾會即將進入洛谷,鄧艾即將進入沓中,劉禪才知道,連忙聽了姜維的話。九月魏國展開行動,劉禪等不到援軍到來,就讓漢中蜀軍撤退。令魏軍東路長驅直入,鍾會親自攻打陽平關。陽平關守將傅僉想迎戰,部將蔣舒想固守城池,二人發生爭執,於是蔣舒就投降了。後來傅僉戰死。鍾會就奪去了陽平關,然後取得了樂成和漢城,長驅直入,攻陷漢中,只取劍閣。與此同時西路大軍也展開攻勢,鄧艾讓王頎,牽弘,楊趨分別從東西北三面夾擊在沓中的姜維。使他脫不開身,救不了漢中。這就是沓中避禍的一個弊端,如果不是因爲這個,姜維也不會在沓中被牽制住,眼看着漢中被拿下。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第3張

姜維從沓中撤回,聽說魏軍拿下漢中,知道成都危險了,只得退守劍閣。鍾會進攻姜維沒有攻下來。劍閣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古詩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攻打不下,加上糧草已經不足於是值得撤兵。

這時一路追擊蜀軍的鄧艾上書說應該從陰平小道繞過去,直取涪城。陰平據劍閣百餘里,據成都只有三百里。姜維必然去救援,鍾會正好趁虛而入。鄧艾從陰平出發走了七百餘里的荒無人煙的道路。崇山峻嶺,道路坎坷難行,人們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的地方根本沒有道,要攀着巖壁走,有的地方馬都過不去,要牽着馬走。他們翻山越嶺,在重巒疊嶂,險象環生的路上艱難行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勢在必得的信念走過了艱難的路。眼前是陰平最險要的地方,已經沒有道了,他們到了懸崖峭壁上,懸崖高聳入雲,往下一望是萬丈深淵,雲霧繚繞,深不見底,看着讓人膽寒,想要過去事比登天。但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想撤回去已經沒有退路了。而且過了陰平就是地勢平坦的江油,過了江油離成都就近在咫尺了。眼看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可就是前進不了。

鄧艾不願意放棄,勝利在望了,而這座懸崖卻過不去。鄧艾採取了一個極其冒險的方法。他毅然決然的用厚厚的氈子把自己包起來,用繩子拴着自己往山下滾。這可真是玩命啊,這麼高的懸崖,他竟然敢從上面滾下去,不怕摔着。其實他就是要賭一賭運氣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能不過陰平了。滾下去,也許會摔死,也許會撿回一條命,危險係數相當高。但是爲了霸業,這個險值得一冒。鄧艾遇到危險能夠臨危不懼,帶頭滾山,這需要多麼大的決心和意志。正是因爲有這樣必勝的,可以不顧一切的決心和意志,他們才取得了勝利。衆將一看主帥都不怕死我們怕什麼。於是都用氈子捲起自己,把繩子綁在樹上把自己順下去。他們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結果大家都滾下去了,竟然大都數平安無事。他們沒想到自己還活着,沒想到這個險真是冒對了。他們經過這一次險境,恍如兩次爲人,都激動不已,歡呼擁抱。

曹魏是如何滅蜀的?偷渡陰平爲什麼能成功? 第4張

魏國已經通過了最艱險的地方,往後是一馬平川了。蜀國丟了漢中,丟了陰平。險要全部喪失,失去了易守難攻的優勢。過了陰平就是江油,守將馬邈以爲有天險魏軍根本過不來就沒設防。沒想到鄧艾竟然偷渡陰平成功了。他沒有力量可以抵擋只好投降。魏軍兵臨綿竹,過了綿竹就是成都。劉禪聽說這個消息知道事情已經危機了,只得派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去抵擋鄧艾。諸葛瞻到涪城就不走了,黃崇勸他:“應該固守險要,不讓敵人進入平地。”哭着勸了幾次,諸葛瞻不聽。

鄧艾長驅直入,攻破諸葛瞻的先鋒,諸葛瞻又出了一個昏招,退守綿竹。鄧艾勸諸葛瞻投降,說投了降還可以做琅琊王。諸葛瞻說;“我們一門忠烈,要以死報效國家,怎麼能投降。把使者斬了,堅決死戰到底。鄧忠攻不下來就撤兵了,鄧艾大怒說:“成敗在此一舉,有什麼攻不下的,攻不下提頭來見。”鄧忠大受鼓舞,下定決心再次進攻,只要決心下了,就沒有辦不到的事。結果攻下了綿竹,諸葛瞻父子戰死。如果諸葛瞻聽話的話,他至少可以多堅持一會兒,可惜天要滅蜀國。

蜀國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攻克了,鄧艾直取成都。劉禪一看全完了,其實成都還有險可守,姜維在劍閣和鍾會相持也還有救兵。只要背城一戰等待姜維救兵,可以維持好長時間。但是劉禪還是決定投降。於是他開城向鄧艾投降,蜀國就這樣滅亡了。蜀國滅了,三國統一大業往前邁了一大步。

姜維本來想利用鄧艾和鍾會的矛盾離間他們,滅到他們,好扶劉禪復位,可是司馬昭用了一石三鳥之計誣陷鄧艾謀反,把他殺了。姜維和鍾會被不願和他們反叛的魏將所殺。司馬昭除掉了三個心腹大患。姜維功敗垂成,最後一絲復國的希望破滅了。

魏滅蜀之戰充分說明了一點,不管幹什麼事情,只要抱着堅定的決心,必勝的信念和冒險的勇氣,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再大的天險也能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