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擁立劉禪,那麼結局會有什麼改變?

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擁立劉禪,那麼結局會有什麼改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們知道在三國中後期有一場戰爭叫做夷陵之戰,是劉備爲了給自己兄弟關雲長報仇一怒之下發動滴戰爭,當然戰爭結果就是劉備慘敗,因此劉備鬱鬱寡歡一年之後不幸去世,再臨去世之前,在白帝城召見諸葛亮商討託孤事宜。

劉備大致意思:“我這個兒子生性愚鈍這個我知道,你能力比曹丕高出十倍不止,如果你覺得我這個傻兒子能扶持你就扶持,如果覺得不能你就自己代替他,總之一定要收復漢室!”諸葛亮聽了之後淚流滿面:“臣一定竭盡全力輔佐少帝劉禪!”

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擁立劉禪,那麼結局會有什麼改變?

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彰顯了諸葛亮爲了劉備事業鞠躬盡瘁的氣節。只是可惜了他那個時候所處的環境,上沒有一個可以扶持起來的皇帝,下沒有穩定的國力,可以說是空有一身好本領。雖然多次進行北伐,但是全部無功而返,加上朝廷內部有奸臣在劉禪旁邊吹耳旁風,諸葛亮很多行動其實特別受到限制。

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再一次北伐過程中眼看就要取得階段性勝利,劉禪聽信讒言懷疑諸葛亮要在外地自立爲王,於是急忙召回他,並因此錯失良機。這樣就引發了好多人疑問: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擁立劉禪,那麼結局會有什麼改變麼?在小編看來不會有什麼改變,爲什麼呢?聽我慢慢跟你講。

諸葛亮本來就是一介草民,在得到劉備賞識之後,發現自己終於可以施展自己抱負。那時候劉備三顧茅廬之前,也是空有大志,身邊極度缺乏人輔佐經歷了好多次失敗,就連自己身邊謀士都讓曹操給挖走了。就在劉備第三次拜見諸葛亮時,他發現眼前這個人可以施展自己志向,於是兩人展開了長達一天一夜滴隆中對,共同商討天下三分大計。從此之後諸葛亮就一心匡扶漢室,對待劉備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也被司馬懿稱爲最難對付滴對手。

可是諸葛亮是人不是神,自從劉備死了之後,因爲劉禪無能,舉國上下事無鉅細都要讓他來操辦,就連出門北伐也要寫個《出師表》。就這樣諸葛亮由於過度疲憊,最終勞累死在五丈原。

可以想想滴是,諸葛亮在丞相位置上還能這樣勞累,那如果做了君主那豈不是會更累。取代了劉禪那更是全國各種事情都要經過他手,這樣做之後讓諸葛亮死得更早。還有就是如果諸葛亮當時取代劉禪,那麼朝廷之上忠於漢室的人可能會不滿意諸葛亮這樣做法。以至於歷史是否會改變,其實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擁立劉禪,那麼結局會有什麼改變? 第2張

首先,那個時候蜀國各個層面都很匱乏,外部戰亂不斷,內部人心又不團結,所以綜合國力遠遠不如之前,其次當時蜀國根本沒有能拿得出手滴大將,同時謀臣也幾乎是斷層了,再這樣情況之下,一切事務只能由諸葛亮打點。最後,如果諸葛亮做了君主,他就只能一直鎮守在成都,不能上前線。這樣的話,北伐就根本不可能順利進行,因爲那個時候已經沒人能夠代替諸葛亮在北伐中作用。

其實,北伐對於蜀國來說並不能改變命運,最多是延緩其滅亡。換句話說,北伐不是爲了進攻,是爲了防禦,如果沒有北伐,那曹魏大軍很容易就能攻到成都門外。

天下分久必合,這是趨勢,以當時那個局面諸葛亮一定知道,這件事情成功率很低,因爲曹魏勢力分佈廣泛,後繼有大量人才源源補充,而蜀國位於深山人才和資源都很匱乏。可就是在這樣情況之下,諸葛亮還是帶領着一衆士兵防禦了曹魏部隊一次次致命進攻。且不說最終結局,就說諸葛亮到死都要效忠蜀國這種做法就值得後人尊重。

諸葛亮是一代名臣,是一個神算子,是一個有高尚風節滴人。由於《三國演義》對他神話太多,以至於後人對他有所質疑,有人說不應該北伐,不應該擁立劉禪等等。儘管有這些疑惑,但都不能掩蓋諸葛亮爲蜀國鞠躬盡瘁這一件事情。“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就是對他最好地描述。三國爭議:如果諸葛亮取代劉禪,結果會怎麼樣?對於這件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因爲諸葛亮永遠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