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北伐成功的很少,朱元璋北伐爲什麼能夠成功呢?

北伐成功的很少,朱元璋北伐爲什麼能夠成功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367年四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佈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來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從此開始長期的對北元的軍事討伐。

一、定鼎東南

公元1367年的中國,名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大元,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戰爭中,已四分五裂,此時的神州大地上同時並存多個割據勢力。這一年正月,據應天形勝之地的朱元璋,在李善長、徐達等人的勸進下,進位吳王,建立政權,正式拉開了大明王朝的建國之路。自朱元璋帥師渡江,佔據長江天塹之險已有十三年,彼時羣雄割據,南方紛擾不靖。擁兵六十萬、強盛一時,最有爭鼎資格的陳友諒勢力,已於鄱陽湖一役煙消雲散。

東征西討十餘年間,原處在夾縫中的朱元璋儼然成爲龐然大物,放眼南方,可慮者不過割據江浙、福建的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諸輩。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的東征軍攻克蘇州,俘虜了張士誠,最具威脅東周政權宣告覆滅。而方國珍、陳友定勢力也在吳軍的攻勢下岌岌可危,滅亡只在朝夕,無可多慮,江南統一已經勢不可擋,不過是時間問題。當此時,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將目光投向了北方。

二、中原混戰

勉強維持北方統治的大元朝廷此時並不太平。當初藉助鎮壓 田豐、王士誠所部紅巾軍起家的將領 王保保,坐擁中原,元順帝封其爲河南王,許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但朱元璋勢力已成,王保保無力南下,只是假借南征之機調集關中軍閥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的軍隊,行兼併之舉。這自然惹得關中軍閥警惕,拒不受命。王保保不顧元順帝多次催促南征的號令,悍然進攻關中,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北方軍閥混戰,大元皇帝的權威蕩然無存。

元至正二十七年,在朱元璋進位吳王的同時,關中諸將領推舉李思齊爲盟主依潼關自守,共同抵禦王保保的進攻。時年八月,元順帝下詔罷黜王保保兵權,王保保的部將貊高又據衛輝歸順朝廷反叛他,形勢急轉直之下,王保保渡黃河,北屯懷慶。之後短短兩月間,喪失朝廷大義的王保保,手中兵權逐漸被也速、沙藍答兒、貊高等將瓜分,其所控兵力所剩無幾,無奈之下,退守澤州。值此北方混戰,內訌不止之際,朱元璋敏銳的覺察到這是北圖中原的絕好良機。在東征張士誠結束,大軍回師應天后,朱元璋開始磨刀霍霍,渡江北伐。

三、北伐戰略,三步走

公元1367年九月末,朱元璋犒賞三軍將士,大宴文武百官,爲北伐造勢。此時江南平定,文武百官對北伐中原慷慨激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劉基信心十足的認爲:張士誠已滅,正應該趁外敵膽喪,乘勝長驅中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亡元朝 。北方的元廷似乎已是砧板魚肉,任人宰割,像劉基一樣,持有這種想法之人不在少數。大將常遇春也激昂的說道:今南方已定,兵力有餘,直搗元都,以我百戰之師敵彼久逸之卒,挺竿而可以勝也!都城既克,有破竹之勢,乘勝長驅,餘可建瓴而下矣!

面對朝中文武的輕敵冒進,一統江南的朱元璋仍依舊保持着冷靜。他告誡文武大臣,爲將之道,貴於持重,並強調,如果大軍長驅到大都城下,頓于堅城而不能立即攻破大都,糧草必然難以爲繼,到時元廷的各地援兵殺來,大軍進退不得,勢必覆滅!十年前劉福通所領導的紅巾軍三路北伐大都,慘遭敗亡的前車之鑑,尚在眼前,不可不慮!

這次北伐的意義不同與以往,它不僅是一場南北勢力之戰,更是新生的漢人政權重奪全國統治的民族之戰,容不得半點差池。深謀遠慮的朱元璋,制定了步步爲營、逐次進取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先取山東,撤其屏蔽;第二步、旋師河南,斷其羽翼;第三步、拔潼關而守之,斷關隴援軍,然後進兵元都。此等高屋建瓴、高明卓絕的軍事部署令諸將歎服。

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任命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爲徵虜副將軍率甲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當日朱元璋親赴北門外祭祀神祗,爲大軍壯行!朱元璋曉瑜諸將士,此次王師北伐中原,是爲了削平禍亂,以安生民,對百姓一定要秋毫無犯,不可行傷民之舉。大軍誓師,水陸並進,即日開拔!至此,空前絕後的北伐之戰正式拉開序幕,一個嶄新的漢人王朝就要浴火而生!

四、北定中原

北伐成功的很少,朱元璋北伐爲什麼能夠成功呢?

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朱元璋發佈討元檄文,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之人,申明元室氣數已盡,如今遣兵北逐羣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並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政治綱領,理直事明,氣勢磅礴,順應民心,有力的策應了徐達北伐軍的軍事行動。十一月,徐達克沂州後,分兵攻佔滕州,扼黃河以斷山東援兵,不日又攻克重鎮益都,山東諸州縣望風款附,形勢一片大好,收復山東全境指日可待。

朱元璋當即敕書大將軍徐達等人:若山東各城俱下,留兵一萬守益都,餘分守濟南、濟寧,然後大軍進取河洛,燕冀相機而動。徐達等不負衆望,當年十二月,齊魯諸郡皆被攻下,山東基本納入朱元璋治下,大軍掌控運河沿線,軍需糧草供給無礙,元廷屏蔽已被撤去,北伐第一步戰略圓滿完成。這個月還真是好事不斷,不僅北伐進軍順利,負隅頑抗的方國珍最終也謝罪乞降,廣西等地也相繼被南征軍攻下,朱吳政權如初升之日,已頗具新朝氣象。

當此時,中書左相國李善長率百官勸進,朱元璋告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開國號曰大明!新朝肇建,萬象更新。這不僅標誌開國建朝,也意味着大明正式以華夏正統的姿態出現在歷史舞臺,其取代元朝統御神州已勢不可當!北伐軍陣前更換旗幟,以新朝明軍的全新面貌攻伐元軍,全軍上下歡欣鼓舞,鬥志昂揚。

公元1368年,徐達從濟寧揮師河南,進攻汴梁,同時分軍由永城、歸德趨許昌,征戍將軍鄧愈也率襄陽、安陸、江陵之兵北攻南陽,策應北伐軍主力。三月底,徐達進駐陳橋,汴梁守將李克彝連夜西遁,元將左君弼、竹昌迎降獻城。徐達攻克汴梁後,一鼓作氣立即率步騎西攻洛陽。到了四月,徐達於洛水擊敗元將託音五萬元軍,元樑王阿哩袞率洛陽官民出降。之後嵩、陝、陳、汝諸州先後攻克,河南大部已被明軍收復。

緊接着明軍進逼潼關,李思齊等人望風而逃,不下兩個月,關隴之地多被明軍攻克,超額完成了朱元璋制定的戰略意圖,此時燕冀再無屏障,北克大都正當時。這是自靖康之變二百四十年後,漢人政權再次站穩在中原的土地上。宋將宗澤臨終疾呼“過河!過河!過河!”;岳飛兵臨汴梁,含恨朱仙鎮;辛棄疾痛呼“殺賊!殺賊!殺賊!”......多少仁人志士,畢生所求的北定中原,此刻終於在徐達手中實現,儘管它來得太晚,但其中包含的無數心酸血淚,註定要被歷史銘記。

五、收復幽燕

洪武元年閏七月初一日,明軍主力自中灤渡黃河,沿御河,向北挺進。二十五日敗元軍於河西務,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閏七月二十七日,徐達攻克通州,大都門戶洞開。眼見大勢已去,元順帝遂於二十八日夜攜太子、后妃出建德門,由居庸關逃往上都開平。

八月二日,徐達進佔大都,並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斬殺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大都克復。至此暌別漢人王朝四百三十餘年的幽燕之地重歸華夏懷抱,北地百姓復見漢官威儀!明軍北伐功成,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盡入大明版圖,困據秦晉的王保保孤掌難鳴。朱元璋不失時機的命令大軍發起山西之戰,天下混爲一同指日可期!

縱觀朱元璋北伐全過程,之所以能夠前無古人的取得勝利,是與其穩紮穩打、步步爲營、行王者之師的戰略分不開的。朱元璋在基本上肅清江南後,並沒有盲目自大,而是再三勸誡諸將,即使元廷有可亡之機,而我軍也得執可勝之道。在這樣的謹慎持重的方針下,輔以正確的北伐戰略,收復中原,克復大都自然水到渠成。不僅如此,朱元璋爲保證北伐萬無一失,早早就做好後勤準備,爲解決明軍缺馬問題,自起兵江左開始,就屢遣使市於四方,並鼓勵民間養馬,尤爲重視騎兵部隊的建設,極大提高了明軍的機動性和戰鬥力。

北伐成功的很少,朱元璋北伐爲什麼能夠成功呢? 第2張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進程基本上都是北方統一南方,絕大部分南方政權想北伐並統一天下都以失敗爲主,或者只部分成功,只有朱元璋領導的北伐完成了從南到北統一天下的使命,可謂千古一人。當然,朱元璋的成功與其自身能力及地位和當時天下大勢有緊密的關係!

朱元璋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朱元璋通過在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混亂中建立了一個屬於自身的軍事政治集團,其在建立這個集團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無可替換的領袖地位,之後更是審時度勢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資源主動發動北伐,一舉摧毀了元朝的統治。

同樣北伐的桓溫、祖逖、劉裕、岳飛等人僅僅作爲權臣和軍事將領,沒有足夠的權威調動所有資源投入北伐的軍事鬥爭裏面。劉裕北伐攻克長安後就因爲建康大本營有反對其當權的勢力而緊急回撤解決內部穩定問題,造成赫連勃勃乘虛而入,北伐半途而廢!岳飛更是因爲最高統治者宋高宗的不支持而將唾手可得的開封拱手放棄,有人認爲岳飛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實際上岳飛當時已經是孤軍,而且沒有後勤支持,如果一味前進只會陷入重圍。縱如智星重臣諸葛亮也要面對國內的反對勢力掣肘。這些北伐事實上都沒有一個完全主導全國的人物。

朱元璋具有高超的軍事謀略

毛澤東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可見其對朱元璋的軍事認可。朱元璋參加元末紅巾軍,從小兵出發做起,在腦袋別在褲腰帶的起義軍中,憑藉出色的膽識和謀略一步步成爲軍事頭目。其避開各路軍閥,直接投入全部力量重點進攻元朝東南政治經濟中心集慶府,就體現了其獨到的軍事眼光,從此便以南京爲中心開始其爭奪天下的序幕。其憑藉南京的人口和財力,四處出擊擴大地盤,形成了與張士誠和陳友諒並列的重要軍閥,之後更是大膽制訂了先進攻實力更強的陳友諒後解決張士誠方國珍等小勢力的戰略方針,基本取得了南方的控制權。

隨後又審時度勢發動北伐,其佈置的戰略至今也爲人稱道:“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明滅元的戰爭進程也基本按照其推演的預想開展,實乃軍事戰略的大家!對比五百年後太平天國北伐軍,其孤軍深入,一路從南京打到天津附近,後勤不利,又無友軍支援,犯了兵家大忌,只能失敗收場。

孫權,劉義隆和宋太宗等人雖然具有皇帝的地位,但其作爲領袖人物與朱元璋的軍事謀略相比則差的不是一點。孫權兵敗逍遙津成就了張遼的神話,劉義隆則是草草出兵贏得倉皇北顧,而宋太宗的授以陣圖更是爲世人所笑!

朱元璋面對極爲有利的戰略態勢

元朝入主中原已接近百年,從元成宗之後皇帝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皇帝又在位時間較短,主要勢力並不穩固,同時元代沒有像宋朝一樣做到宰相的分權,宗王採取實封政策,政治制度存在較大缺陷,因此往往權臣當道,宗王反叛,宮廷政變鬥爭不斷,各方勢力也此起彼伏。

紅巾軍氣勢之後,勢力席捲半個中國,對原有秩序造成巨大破壞。爲了鎮壓起義,各地方勢力順勢崛起,如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孔興等,實際上也存在軍閥化的趨勢,各軍閥對元庭也是陽奉陰違,之間也相互鬥爭擴大地盤,沒有及時干預南方的政治統一,爲朱元璋消滅各勢力,穩固建立根據地和北伐創造了有利環境。

而劉義隆面對的是正在崛起的北魏,岳飛挑戰的是新興的女真,趙匡義北伐的對象則是剛剛穩固的契丹。在對方沒有出現重大戰略失誤的前提下,要想像朱元璋一樣短時間內勢如破竹,一舉攻陷對方都城直搗龍庭軍事上很難做到。加上軍事上有徐達,常遇春,馮勝等名將,政治上有劉伯溫,李善長等名相,火器的普遍使用,南方養馬地的推廣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朱元璋憑藉內外優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奇蹟,也開創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