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他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他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爲什麼北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諸葛亮爲什麼北伐?其實從一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可以清楚的分析出來。

報答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有着這樣的描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他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諸葛亮本身屬於孔雀型,這種人的最大缺點是缺乏目標性。而劉備的三顧茅廬,用天下大事來諮詢諸葛亮,讓諸葛亮產生了知遇之恩。從此諸葛亮爲了報答劉備,以劉備的興復漢室爲目標。

放劉備去世後,更是委以身後事,使得諸葛亮更覺得身上擔子沉重,時時刻刻不敢放鬆。而北伐作爲最終統一全國的核心目標,更是在他的周密計劃之中。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他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第2張

蜀漢集團內部矛盾的存在,需要藉助向外的發泄轉移矛盾

劉備雖然帶領荊州集團統一併建立了蜀漢政權。但是還沒有等到他正兒八經的穩定住自己的地盤,就因爲征討吳國而染病去世了。

給諸葛亮留下的,是一個“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蜀國。蜀國內部存在着劉備從荊州帶來的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荊州氏族集團,還有益州本土所有的益州氏族集團,還有剛剛佔據的漢中氏族集團,還有雖然納入統治,但是還沒有臣服的孟獲部落集團。

前三個集團的氏族各自有着各自的首領,都希望在新興的蜀國內部分一杯政治之羹。而孟獲更是不服蜀漢的統治,一而再再而三的發動反抗。諸葛亮在完成對孟獲的平定後,便緊鑼密鼓的安排北伐,也是讓日益疲弊的蜀漢內部能夠建立統一的利益目標,讓這個國家機器更有效的運行起來,之後能更好的平衡利益,選賢任能。

通過向外的擴張,不只是從諸葛亮纔開始的。秦始皇先後派遣五十萬大軍進軍南越,派遣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並且移民邊疆,屯邊務農,也不失爲一種向外發泄內部矛盾的方法。可惜秦始皇時期律法苛刻最終逼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他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第3張

魏國日益強盛,而蜀和吳實力變弱

劉備入成都,攻漢中,關羽更是帥軍北伐,一時之間新興的蜀國成爲最強盛的一方,於是被魏國和吳國聯手攻擊,最終以關羽兵敗身死結束。

而劉備以報仇爲名,想要重新奪取荊襄爲目的的攻吳之戰也最終損兵折將,以劉備病逝未結束。一時之間,本來興盛的蜀國一下子變成了最爲衰弱的國家。而期間魏國不斷髮展,變成最強大的國家,並且不斷攻打沒有支援的吳國,消耗吳國元氣。

當此之時,吳國承擔壓力最大,而如果蜀國繼續下去,很可能吳國成爲第一個被吞併的國家。所以爲了抑制魏國的強盛之勢態,蜀國必須拋卻前嫌,繼續走聯吳抗魏的路線,並付諸實際行動。

而北伐,絕對是最有效的方式了。當時魏國大軍以及主力戰將都集中在吳國北部,對於與蜀國接壤的地區相對而言防守薄弱。

綜上所述,北伐勢在必行,而北伐方略也嚴格按照諸葛亮的思路,步步爲營,逐漸吞食。可惜諸葛武侯長期拼身體,最終染病去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