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甘羅是如何年僅十二歲就被秦王拜爲上卿呢?

甘羅是如何年僅十二歲就被秦王拜爲上卿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羅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賜任上卿。

春秋戰國可謂是人才濟濟的年月,出一大批軍事家、政治家,縱橫家,“頭腦”家等等,在那時就出了一名人才,十二歲就當上了宰相。此人,當上宰相不是靠祖宗留下的關係,全憑本身實力和才氣,這人即是甘羅。

甘羅身世也非常崇高的,其望族,高幹後輩,是秦國宰相甘茂之孫,不過甘茂,並無給子孫留下多少資源,身在政界蒙受共事排擠,不得已跳槽去了魏國,不過在魏國也沒有獲得重用,末了煩悶而終。秦國面臨叛徒固然要充公他的產業,子孫也享用不了他的福德。甘羅即是他的孫子,此人從小就立下洪志,要規復祖宗的光彩,重振甘氏一門。身在戰國如許的情況下,只要有實力和才氣,時機歷來不會少。甘羅就獲得一個如許的時機,一鳴驚人,當時他才十二歲。

甘羅從小伶俐,呂不韋有一次見到他,很是的喜好,便收他做了義子,身在丞相身邊固然有時機向頭領論述他的盤算及展示他的實力和才氣。有一次時機降臨。秦國想要聯結燕國,攻擊趙國,不過出使燕國首選的人是張唐,不過張唐在秦昭王的時分跟從白起,在趙國長平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兵,以是趙國人很是的悵恨他,而出使燕國必需又要途經趙國,於是,張唐說:我去還沒走到燕國呢就被趙國人殺死了,奈何能實現出使的使命呢,以是我不可去。

呂不韋好說歹說也壓服不了他,也拿他沒辦法,束手無策。這時甘羅就站了出來,對呂不韋說,我有辦法去壓服張唐出使燕國。這時呂不韋難以相信,真相是,那時他只是一個孩子,不過,既然他說了,成不可功就讓他去嚐嚐看!沒想到他還真的做到了。

甘羅是如何年僅十二歲就被秦王拜爲上卿呢?

甘羅到達了張唐貴寓,見到張唐便對他說,你在趙國獲咎了天下的人而你還在秦國好好的在世,不過你在秦國僅僅獲咎一人,你就活不下去了。丞相已向大王保舉你去出使燕國了,而你不去,你想丞相能不怨尤你嗎?你出使燕國事死裏逃生,而你不去呢,即是十死不生,還要帶累你的家人,你想想是去或是不去呢?這時張唐也嚇出了一身的盜汗,次日便去找呂不韋說“喜悅”出使燕國,這時呂不韋喜出望外。要是僅憑這一件事也只能申明甘羅壓服能力很強,適合做一個說客,那麼接下來他做的事務會讓你心折口服。

那時張唐已趕往燕國,爲了出使順當呂不韋想讓人去趙國打個呼喊,不要難爲張唐。這時甘羅又站了出來,喜悅出使趙國,呂不韋歡然應允。不過,甘羅的做法另全部人都沒有想到。熟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甘羅深諳此事理,對呂不韋的號令反其道而行之。到達趙國就說,秦國已派出張唐出使燕國,希望聯結燕國再一次攻擊趙國。

趙王一天聽很是畏懼,甘羅又說我有一個主張能夠贊助趙國家過難關。你能夠劃出一片面地皮給秦國,而後去攻擊燕國,固然燕國事打不過你的,必定向秦國求救,當時秦國會假意應允,但袖手旁觀不會出師。趙王歡然應允了甘羅,並賜給甘羅黃金、美玉,劃給了秦國五座城池。別的,派李牧去攻擊燕國。這一戰打的燕國節節潰退,攻佔了燕國大面積地皮。戰鬥完了以後,又給了秦國十一座城池。

甘茂一出面,使得秦國坐收其利,原本要勞軍辛苦辦的事,當今不費一兵一卒獲得了十六座城池。秦王大喜隨即封了甘羅爲上卿。昔時充公甘茂的田產、宅院送還給了甘羅。大無數人十二歲的時分也許還在玩泥巴、溜溜球,不過甘羅卻將一肚子的“壞水”灑遍了燕趙地面。也許有人會說甘茂之舉是爲狡猾之徒,小人之舉。不過在戰國那樣的年月,離心離德是粗茶淡飯,成功勝利就是王道,管你用的什麼套路。

甘羅之死有兩種說法

一,秦王殺害說。這種說法在鄢陵當地廣泛流傳,甘羅出使趙國,初出茅廬便旗開得勝,顯露出它具有超羣的應變能力和非凡的雄辯才能,他被封爲上卿後,秦王把他招進內宮,陪娘娘賞花下棋,不讓出宮。在宮中他看透秦王殘暴猙獰的面孔,特別是在嫪毐事件發生後,株連數千人,太后也被打入冷宮,許多直臣勸諫被殺,甘羅恨的咬牙切齒,決心不保昏王暴君,但他又被圈在宮中插翅難飛,每日裏度日如年,於是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準備以身殉國。一天,甘羅正陪着娘娘下棋,忽報秦王回宮,甘羅心生一計,等到秦王走進宮門時,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腳,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氣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劍便刺死了甘羅,一道劍光閃過,一代神童倒入血泊中。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明人們把甘羅的死歸罪於殘暴的秦王,以表達人們對這位神童英年早逝的惋惜。

二,無疾昇天說。這種說法見於《東周列國志》的第一百四回,有詩云:甘羅早達子牙遲,遲早窮通各有時;請看春花與秋菊,時來自發不愆期。燕國太子丹在秦,聞秦之背燕而與趙,如坐鍼氈,欲逃歸,又恐不得出關,乃求與甘羅爲友,欲資其謀,爲歸燕計。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遂無疾而卒。高才不壽,惜哉!太子丹遂留於秦矣。

這種說法是把甘羅的死託付於鬼神,爲甘羅的死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這是封建社會的作家面對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而經常採取的寫作手法。

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談甘羅是如何死的,這反映了司馬遷對史料的認真鑑別和實事求是的嚴肅態度,但司馬遷在評價甘羅時說:“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疆時,天下尤趨謀詐哉。”司馬遷的評價可以說很公正客觀,他沒有正面說秦國反覆無常、背信棄義,但在字裏行間卻有譴責之意。通過對呂不韋政治生涯的分析,甘羅很有可能是被呂不韋暗害的,然而對於甘羅的墓葬也仍是一個謎。

據《鄢陵地名志》載:甘羅村,原名張灣,據傳甘羅靈柩從古蔡河上游衝下,至此擱淺,撈棺安葬於此,建墓築廟,故以爲村。甘羅在咸陽官居上卿,死後應葬在咸陽附近,棺木怎麼會衝到鄢陵呢?對此有的學者對鄢陵的水系進行過考察。

古時候的地貌不似今天這樣平坦,是丘陵起伏,溝壑縱橫,而現在甘羅村之西北的確有一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舊河道,估計甘羅死後,是其父親扶靈柩從水路乘船回到鄢陵,與他的祖父甘茂合葬在現甘羅村。因爲古代漕運發達,水運曾經主宰交通幾千年,只是火車、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現,漕運才退出歷史舞臺。鄢陵縣古代有蔡河漕運之利,甘羅的父親走水路將靈柩運回去,與父親墓地安葬完全合乎清理。

據《民國縣誌》載:“甘羅墓不在鄢陵……甘茂得罪於秦,亡於齊,又使於楚,楚王欲置相於秦,範蜎認爲不可,故秦相卒向壽,而茂竟不復入秦,足於魏。鄢系魏地,此當甘茂墓。”另外,據明代嘉靖年間的都御史劉刃所作《甘祠古棗》一首詩中說:“才猶未可輕年少,野史訛傳早相秦。”可見古人對甘羅神童也認爲是個謎。

甘羅是如何年僅十二歲就被秦王拜爲上卿呢? 第2張

昔日喧鬧的古蔡河早已經乾涸,只留下漫漶不清的舊河道,向人們昭示曾經輝煌的歲月已經漸漸流失。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盪滌了污泥濁水,大浪淘沙,神童甘羅儘管還有許多難解之謎,但他仍然像被洗滌後的美玉一樣晶瑩剔透,仍然像一罈老酒散發着誘人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