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原來的身份都不高,後來爲什麼能脫穎而出?

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原來的身份都不高,後來爲什麼能脫穎而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西漢開國功臣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新王朝的建立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順應時代潮流,地利有相應資源依託,人和代表着團隊團結,最好團隊成員個個優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然而,取代秦朝統治的劉邦和項羽卻都不是讀書人。

不但劉邦不是讀書人,他從沛縣帶出來的班子裏也大多是“泥腿子”:樊噲是個殺狗賣肉的屠夫;周勃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爲生,偶爾還去喪禮上客串吹鼓手;夏侯嬰是車伕;地位最高的蕭何和曹參也不過是縣裏的小辦事員。

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原來的身份都不高,後來爲什麼能脫穎而出?

這些人在當時都屬於社會的底層,既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什麼見識,他們是靠着什麼從秦末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最後問鼎天下的呢?

首先,這些人都有不俗的個人能力。樊噲雖然是個屠夫,但他勇武過人、無所畏懼,能身先士卒帶領士兵衝鋒,是天生的將才。蕭何作爲團隊的大腦,不但公文寫得好,而且很會收攏人心,擅長後勤工作。夏侯嬰車駕的好,在危急時刻數次載着劉邦死裏逃生,是一名出色的好“司機”。而作爲團隊領袖的劉邦,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知人善用,把自己的這些好朋友們放在他們擅長的位置上,從而發揮最大的作用。

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原來的身份都不高,後來爲什麼能脫穎而出? 第2張

當然,個人能力僅僅是基礎,所謂萬丈高臺,起於累土,重要的是通過實踐不斷提升自己。從公元前209年劉邦起義到前202年漢朝建立,這些開國功臣們在連年的戰爭中不斷積累經驗,迅速成長爲傑出的軍政領導,爲大漢帝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原來的身份都不高,後來爲什麼能脫穎而出? 第3張

其次,他們具有極其強大的精神韌性。由於都是底層出身,劉邦的團隊根本不害怕失敗。事實上,在秦末戰爭中劉邦的軍隊數次被項羽打敗,但是部隊打散了,領導核心卻從沒散過。正是在這些知心朋友不離不棄的支持下,劉邦才一次次重新站了起來,贏得了楚漢爭霸的最終勝利。相比之下,貴族出身的項羽在兵敗烏江之時拒絕南渡,留下一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後自刎,就顯得心理太脆弱了。

最後,他們應當感謝那個動盪而又偉大的時代。正是那個時代,讓他們有機會在紛亂的舞臺上一展風采,成就一番偉業。試想一下,如果劉邦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也許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每日混跡在沛縣的街頭,平凡地度過一生。

總之,成功的因素因時代的侷限而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從古至今從未變過的,那就是個人的努力。只有不斷的增長能力、磨鍊意志,才能達到曾經意想不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