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也造假嗎?揭祕古人的造假手段有多牛

古代也造假嗎?揭祕古人的造假手段有多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將“誠信”視爲立身之本,《禮記》中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爲寶。”那麼古人就沒有造假的嗎?古人造假手段甚至一點不比現代差,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守住誠信。

於是,就有人寫了這樣一首詩:

估客無住著,有利身即行。出門求火伴,入戶辭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求名有所避,求利無不營。

火伴相勒縛,賣假莫賣誠。交關少交假,交假本生輕。

自茲相將去,誓死意不更。一解市頭語,便無鄉里情。

鍮石打臂釧,糯米炊項瓔。歸來村中賣,敲作金玉聲。

村中田舍娘,貴賤不敢爭。所費百錢本,已得十倍贏。

顏色轉光淨,飲食亦甘馨。子本頻蕃息,貨賂日兼併。

求珠駕滄海,採玉上荊衡。北買党項馬,西擒吐蕃鸚。

炎洲布火浣,蜀地錦織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費,不計遠近程。經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

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迎客兼說客,多財爲勢傾。

客心本明黠,聞語心已驚。先問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與主第,點綴無不精。歸來始安坐,富與王家勍。

市卒酒肉臭,縣胥家舍成。豈惟絕言語,奔走極使令。

大兒販材木,巧識樑棟形。小兒販鹽滷,不入州縣徵。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鯨。鉤距不敢下,下則牙齒橫。

生爲估客樂,判爾樂一生。爾又生兩子,錢刀何歲平。

——元稹《相和歌辭·估客樂》

古代也造假嗎?揭祕古人的造假手段有多牛

估客一般指商人,自古對商人的定義從來就沒有變過,是爲“利”,但是,這和誠信並無衝突,後來,被民間奉爲財神爺的范蠡,在總結他的生財之道時,特別強調的就是“誠信經營”。只是,就如這世間事物總有對立面一般,有正當光明的交易,也就有“黑市”存在了。

還是,武松爲兄報仇殺了人,被髮配到孟州,走進開在十字坡的店鋪,牆上掛着人皮,樑上吊着人腿。這就是一家賣人肉包子的黑店。史書上是有記載的,饑荒歲月吃人肉,只是宋徽宗時代,總體還算太平,清明上河圖就是寫實徽宗時期的京都場景。

那麼,書中這麼寫,難道真是作者有意渲染人物的性格?

如果,從食品造假的角度來解讀,這就是真正兒的假貨。作者也許有渲染的意圖,不過,宋朝的假貨市場,還真不是一般的繁榮。有意思的是,這些假貨販子們大概也知道自己的貨是假的,或是爲了逃避官府的嚴打,宋朝假貨市場選在夜間開市,五更開張,天一亮就收攤,還美其名曰“早市”。如此特殊的交易時間,世人給它起了個更加貼合的名字“鬼市子”。

《東京夢華錄》卷二《潘樓東街巷》有記載:“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日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開封潘樓東去的十字街,有一個市場,也賣衣帽鞋襪字畫書等,門類齊全,就是時間好特別,跟正常人的作息時間不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是鬼影撞過來撞過去,若是不瞭解的,還真是會被嚇到呢,甚至於,連歐陽修都被驚嚇到了。

歐陽修就非常肯定地說過一事:

他某天晚間途徑漢江野岸,就聽聞嘈噪聲不太真切,其中就有集市那種的叫賣聲、交易的評議聲。歐陽修好奇啊,哪有大晚上做買賣的,所以,要去瞧瞧。第二天,他登岸一看,哪有集市的影子,再一遠眺,很遠處有一座隋朝的城址,瞬間明白過來,自己還驚出了一身汗。

古代也造假嗎?揭祕古人的造假手段有多牛 第2張

若是結合《東京夢華錄》,再看歐陽修的這個“鬼故事”,二者似乎可以找到某種聯繫。話又說回來,天子腳下,生意不放在白天做,非得弄個五更天開張,是何道理?

這賣的東西自然就曝不得光。

話說,鬼市子裏賣的都是假貨,應有盡有,從生活用品到藝術字畫,賣家不愁沒買家,不過,還是以文物、衣物爲主。

那麼,如此鬼祟的交易,爲何還會有人買呢?

這些來歷不明的“商品”,成本實在太低了,買家只是圖其虛表,只要做得足以亂真,他們就會掏銀子,不管怎麼說,要比真貨便宜得多。

某種特殊的購物心理,繁榮了假貨市場。就是到了現在,還是同樣的道理。有些山寨版比正版還賣得更加火爆,以至於,大家都忽視了正品的存在。

尤其文物造假,歷史實在悠久,中國這麼長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會仿製之前朝代的器物,尤其是皇家用過的東西。但能在活物上造假,而且還能賣出天價,估計還得向宋人學習了。

在《夷堅三志·巳卷》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杭州城裏有個叫孫三的屠夫,專趕早市。每次出門前,都會對着老婆再三囑咐,咱家那隻寶貝大貓,你千萬要看好了,不能給丟了。鄰居每天都聽他這麼說,就蠻好奇的。

一天,還真讓這位鄰居看到了這隻大貓的尊容,居然是紅色的。這事被孫三知道後,據說,他非常生氣,將老婆給揍了一頓。

紅色的貓,已經是史上罕見了,居然還不能讓外人知道,這更讓人好奇,於是,關於這隻貓的議論傳揚開來,還傳到了宮裏。

此時,一位內侍有了想法,他想巴結皇帝,正愁沒好東西呢,於是,便去買貓。孫三才不賣呢,最終,價格一路飆漲,最後以300貫(一貫大概等於一兩銀子)成交。

結果可想而知,這隻貓本色爲白色,是造假者將其刷成了紅色,沒多久就恢復原樣了,當內侍再去尋人時,早沒人影了。

熙熙攘攘,皆爲利往。古人還知道售賣假貨不是什麼正大光明之舉,所以放於夜間交易,如今,假貨一樣有,不過,卻能冠名堂皇當衆吆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