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也有假冒僞劣產品,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古代也有假冒僞劣產品,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英國的經濟學家託·約·登寧有句名言: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就會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他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就會鋌而走險,爲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他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絞首的危險。利潤率的高低自古以來就是商人敢於犯險的重要原因。現在社會對於假冒僞劣產品的關注度非常高,同時也有很多監管機構,和很多檢測儀器,即便如此假冒僞劣還是層出不窮,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打壓假冒僞劣產品,維護買家利益的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風氣一直都是重農抑商,因此商業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商人的生存環境自然也不好。但“商人無利不早起”,總會有人爲了生活而從商,但一些人爲了獲得更多利益往往會在商品上動手腳,最廣爲人知的可能就是酒裏兌水了。因爲酒水裏本來就有水,如果兌入的水不多的話,也許一般人還真察覺不出來。

古代也有假冒僞劣產品,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食品安全一直是個重要問題,一些商販爲牟取利潤,常出售商品的質量縮水。爲了杜絕這種情況,唐代法律規定:如果商家的食物導致人生病會被判一年的大牢,如果致人死亡,則會被絞死。到了宋朝,商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常能看到很多小商小販,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是造假的情況更多了,“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注水”種種手段層出不窮。宋朝則頒佈法令讓商人組成行會,商人必須登記才能從事經營活動。質量則有各個行會把關,會長則是負責人。

古代也有假冒僞劣產品,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第2張

明清時期,很多茶商在在製茶的過程中攙加滑石粉和白蠟等,這樣製出的茶色澤非常好,然而這明顯是對人體不好的劣茶。結果這類茶卻被一些不同行的外商賞識,沒有摻假的茶反而無人問津,價格一降再降,很多商家被迫也開始賣這種劣茶。當然後來外商也知道了,導致他們對中國茶的評價跌到了冰點。這種情況下,清政府規定,出售的茶葉需要抽樣實驗,一旦發現摻入滑石粉、白蠟等,一律嚴罰。

這場造假與打假的戰爭,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每年的315打假活動,還是有很多的假冒僞劣被曝光,這件事需要每個人參與,可謂是任重而道遠。